原標題:搶占科技競爭先機 全國人大代表周云杰建議修訂專利法
導讀: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認為,作為發動機保護殼的專利法,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現行專利法自2008年修訂以來,十余年未作修改,隨著中國企業全球化進程的提速、品牌競爭的持續加劇,已明顯落后于科技創新形勢。為此,兩會期間,他建議修改專利法,提議提高專利審查效率,加大專利保護力度,推進我國科技實力快速提升。
物聯網下的新時代是核心技術競爭的時代,自主創新成為核心驅動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從國家層面來說,自主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動能轉換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撐;從企業角度來說,要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不斷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上取得新突破,從而為企業的騰飛裝上“發動機”。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認為,作為發動機保護殼的專利法,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現行專利法自2008年修訂以來,十余年未作修改,隨著中國企業全球化進程的提速、品牌競爭的持續加劇,已明顯落后于科技創新形勢。為此,兩會期間,他建議修改專利法,提議提高專利審查效率,加大專利保護力度,推進我國科技實力快速提升。

加快修訂專利法是自主創新的保障
一個強大的國家必須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專利制度正是激勵自主創新的重要制度和基礎保障。
1985年4月1日,我國專利法正式實施,極大激發了全社會發明創造的熱情,專利申請數量、質量持續快速增長。從1985年的1.4萬件到2014年的236.1萬件,增長了近168倍。2019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為140.1萬件。2019年,中國通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專利合作條約》(PCT)體系提交了58990件申請,成為PCT體系的最大用戶。中國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
然而,現行專利法十余年未作修改,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比如,專利激勵機制存在漏洞,授權確權程序繁瑣、效率低下,專利權人舉證難,懲罰性賠償缺乏法律依據且難以落到實處等。
“科技的競爭已成為國家競爭的焦點,而專利法是推動科技創新的杠桿。一部先進、完善的專利法能極大地激勵和保護創新,促進發明創造的推廣運用,提升科技產業整體水平。”周云杰建議,改革專利激勵機制,對專利法、專利法實施細則等進行相應修訂;規定專利審查周期,提高專利審查速度等。
推動自主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達到10.7萬億元,占GDP比重達11.6%,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15.7%。可見,自主創新對于國家經濟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數據還顯示,2020年1月至4月,國內專利申請132.3萬件,同比增長5.7%,專利申請同比增速恢復到疫情前水平。高新技術企業成為企業申請的中堅力量,新動能領域企業專利申請增長迅猛。疫情正加速市場主體轉變發展理念、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創新驅動可能迎來進一步被激發的契機。
同時,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大力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是推進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周云杰介紹,從創業之初,海爾就堅持自主創牌。時至今日,海爾全球產品自主率近100%。這意味著,在海外占比8.9%的中國品牌里,海爾貢獻率約為71%。

相關數據顯示,海爾全球累計專利申請5.3萬余項,其中發明專利3.3萬余項,占比超過60%;其中海外的專利1.1萬余項,是中國在海外發明專利最多的家電企業。海爾還獲得國家專利金獎9項,其中發明金獎占行業60%,是行業的絕對引領者。此外,海爾還全面主導并參與部分國際標準的制定,在四大國際標準組織(ISO、IEC、IEEE、OCF)全面主導智慧家庭國際標準,累計主導和參與67項國際標準和550項國家行業標準的修訂工作。
如今,海爾以“世界就是我的研發部”為理念,以全球10大研發中心為基礎平臺,根據用戶需求隨時連接全球范圍內N個研發資源,形成了“10+N”全球開放創新體系,可以做到24小時不間斷研發。未來,將有更多的企業及用戶,享受到由海爾創新技術提供的美好生活解決方案。
來源:經濟參考網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