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811億美元專利許可費!高通:嗜血的專利巨魔( 高通收的專利費)
華為將向高通繳納18億美元的專利許可費,到底貴不貴、值不值?
如果將其與去年蘋果和高通之間的專利和解費在45-47億美元相比,可能并不高。
但具體還要看雙方專利許可協議覆蓋的期限、技術類別和許可費率。其中許可費率、許可模式及相關的一攬子協議或是高通與蘋果、華為等爭議最大的地方。
高通強硬推行其專利許可政策常常被業界詬病為“高通稅”。
即使是蘋果這樣量級的公司,雖然不滿高通的專利收費政策,2017年曾停止向高通付費,但在與高通打了兩年的專利訴訟官司后,最后也不得不在2019年重新和高通達成和解。
而根據蘋果與高通在訴訟中披露的資料顯示,蘋果在2010年-2016年,支付給高通的專利許可費就高達72.3億美元。平均每年超過10億美元,這可以占到高通當年專利許可總收入的15%-20%了。
01 高通,到底收了多少專利許可費?
從高通年報披露的信息來看。2000年到2019年的20年的時間,高通的QTL(技術許可)部門的收入高達811億美元。

2000年QTL的收入只有7.05億美元,當時主要還是依靠2G技術收取的專利許可費。但隨著2009年后,3G/4G的逐步商用化,高通的專利許可收入也呈現快速增長,到2015年實現了年收近80億美元的水平。
因為專利許可費業務掙得盆滿缽滿,加之專利許可政策相當強硬和霸道,這也招致了像蘋果、華為、三星等很多大公司的不滿。
在協商無果的情況下,蘋果2017年開始,停止向高通繳納專利費,雙方由此展開了兩年的訴訟。
隨后,華為和三星也仿照蘋果的做法,停止向高通繳納專利許可費,希望與高通重新談判許可費率。
這也是為何高通QTL的收入從2017年開始出現了連續幾年下滑的原因。到2019年,QTL的收入只有45.9億美元了,較最高點下滑了近一半。
02 高通為何在專利許可費上錙銖必較
高通在專利許可費上的寸步不上,與其經營模式關系密切。
據高通QTL部工程高級副總裁、法律顧問陳立人在2019年的一次公開發言顯示:高通自1985年創立以來,企業宗旨就是致力于進行最基礎的研發以解決無限 數字通信中的系統問題。
這個最基礎的定位就奠定了高通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
據陳立人介紹,從高通成立到2019年第三季度,高通累計研發投入已經超過580億美元。而且每年將20%以上的收入投入到研發。這一比例也超過了華為。
目前,高通主要有兩大塊業務:一是技術許可;二是芯片。如蘋果公司在2010年-2016年之間除了交給高通72.3億美元的專利許可費外,還為高通芯片支付了161億美元。
可見,技術許可收入就成為維持高通開展基礎研究的重要支撐。
據陳立人介紹,高通的技術許可業務收入為研發提供了有力支持,在580億美元研發費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來源于技術許可業務所提供的支持。
而從下表統計的2010-2015年高通專利許可收入與研發投入對照來看,專利許可營收在30%以上,而研發投入保持在20%以上。

全球能夠實現專利許可收入除了支持研發投入外,還有數十億美元盈余的企業,估計也只有高通一家了。
03 誰在繳納“高通稅”?
根據高通官網的披露,目前與高通簽署了技術許可協議的企業超過300家。

雖然與高通簽署技術許可的企業不少,但真正為高通貢獻較大技術許可收入主要來自兩個群體:一是集中在少數巨頭,類似蘋果、三星、華為等幾家大型手機企業;二是中國企業貢獻了超過六成,華為、VIVO、OPPO、小米等中國手機企業的技術許可收入占到了高通QTL部門收入的六成以上,中國企業早已成為高通的重要收入來源。
高通是如何與300家企業一一簽署許可協議的。
據陳立人透露,因為高端手機與中低端手機價格的不同,企業產品銷量不同,以及功能差異等,高通與300多家企業的技術許可協議內容幾乎是一家一家談出來的。
這也是高通在運營專利許可政策時的高明之處,采取分化的策略,中國企業之間因與高通保密條款的限制,彼此之間并不知道其他人的專利許可費率,這就為高通操縱“大棒”提供了機會。
目前來看,只有少數與高通開展了專利訴訟的企業,才在法庭審理階段有部分高通專利費率標準公開出來。
所以,這個“高通稅”已經被高通運用“軟硬兼施”的手段玩的很嫻熟了。目前來看,只有通過各國政府的反壟斷機構才能有效對其進行規制了。
例如,在三星與高通有關專利許可費的糾紛中,韓國反壟斷機構的介入,開出了9億美元的罰單,最后高通選擇與三星和解,但是法庭卻無意間泄露了高通為了獲得與三星和解,而向三星支付1億美金的信息。
04 高通到底可不可怕
任正非一直在強調華為要聚焦主航道。其實,高通的主航道也很明顯,但是在基礎通信和芯片之外,高通涉獵的領域已經擴展到充電、定位、安全、拍照、顯示、視頻、音頻、計算機視覺、指紋感應、云計算、機器學習、傳感器聚合,Wi-Fi、藍牙、基站、汽車、智能城市和半導體等領域。
一方面在不斷充實主航道下的專利儲備,另一方面又利用已有的技術優勢和專利法律優勢,在擴展新的應用領域,希望在新的領域中,繼續復制通信領域的專利許可模式。
例如早年在音視頻編解碼領域中,傳統的MPEG LA組織管理的MPEG 2/4、H.264的標準因為聚合了太多企業,與高通的專利許可理念并不一致,因此高通更希望利用自己優勢的HEVC標準另立門戶。
除了在標準組織中表現出強勢之外,高通還積極通過收購來充實專利儲備庫。
例如1994年,高通從Inter Digital公司購買CDMA技術專利。2006年耗資8億美元收購擁有OFDM技術優勢的Flarion技術公司,同年收購在MIMO技術上有優勢的Arigo公司。2011年收購創銳訊公司,為高通的LTE電源管理技術增強了實力。
所以,未來很多中國高科技企業在各自的領域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高通,如果讀不懂高通、不了解高通的專利策略,將很有可能吃虧或是影響企業發展。
高通在專利上確實可怕,但是能像華為一樣,做到亦敵亦友之后,再從中尋找自己的最大公約數,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法。
在去年華為準備向美國Verizon收取10億美元專利費后,美國議員就顛倒黑白污蔑華為是“專利巨魔”。
對比來看,高通已經從中國企業賺取了數百億美元專利許可費,將它比作嗜血的“專利巨魔”或許更恰如其分。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