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13點07分,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我國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院士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還堅持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工作。
自得知一代科學巨星就此隕落的消息后,全國人民都很悲痛,紛紛以各種形式悼念袁隆平院士。
然而就在很多人還沉浸在這份悲痛中時,一些無知且蠢、心理已經扭曲又變態到了極致的小丑們始終不放過袁隆平院士,在網上公然詆毀、抹黑其形象,甚至是辱罵他。
是因為袁隆平院士太低調了嗎,以至于“它們”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偉大?而且,什么叫就發明了雜交水稻?是一位只有這一項發明嗎?
果然沒有挨過餓的人不知道袁隆平先生的價值。詆毀袁隆平的“它們”,都是吃得太飽了才閑得什么話都能說得出口。
眾所周知,袁隆平院士是一位偉大的農業科學家,為解決雜交水稻高產技術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也為老百姓解決溫飽問題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袁隆平院士不僅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還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他提出并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余篇。
所謂三系就是生產這種三系雜交稻所需要的水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水稻細胞質雄性不育保持系和水稻細胞質雄性不育恢復系。三系法的發明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培育雜交水稻并大面積應用于生產的國家。
再后來,袁隆平院士正式提出雜交水稻育種戰略:由三系法向兩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著由繁到簡但效率更高的方向發展。
很多人說三系法中最重要的三步:分別由李必湖找到野敗、顏龍安完成與保持系的雜交、張先程發現了恢復系稻株,和袁隆平院士沒有什么關系。也有人說大家現在吃的水稻都不是袁隆平院士雜交培育的。
這一看就知道沒好好了解過,其實袁隆平院士的貢獻在于其開創性,本來就是他首先提出了水稻雄性不育系,是他證明了雜交水稻的可行性。基于此,才有了三系法的雜交水稻培育理論基礎。
另外,袁隆平院士還正式確立了雜交水稻制種的科學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宣告了雜交水稻制種技術的初步成型,并把這一技術迅速推向全國。因此,后人在袁隆平方法上的繼續創新,這才促進了雜交水稻的百花齊放。
據企查查APP顯示,有關袁隆平院士相關的專利信息高達184條,其中包含一種基于KASP技術水稻抗稻瘟病基因標記體系及其應用、一種提高水稻稻瘟病抗性的方法等。
猶記得在一年前,袁隆平先生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過:“我現在有三個任務啊,第一個任務,就是超高產;第二個任務,海水稻;第三個任務就是,第三代雜交水稻。”要知道當時的袁隆平先生已經九十歲了,盡管他覺得自己腦瓜子還沒有糊,也很精神,但他的身體已經在衰弱,并有心臟病和高血壓。
即便如此,袁隆平生前還在惦記海水稻和新雜交水稻。
據悉,袁隆平院士團隊研發的“超優千號”是高品質軟米,屬于第五期超級雜交稻,此次試種經受住了去冬今春海南低溫寡照帶來的不利影響,該品種在三亞試種以來連續幾年畝產量不斷攀升。
海水稻則是一項令全球震驚的農業創舉。這是能在鹽(堿)濃度0.3%以上的鹽堿地生長、且單產可達300kg/667m2以上的一類水稻品種。袁隆平曾多次公開表示:“我們全國的鹽堿地有十幾億畝,我們如果能發展到一億畝,種上我們這個海水稻,畝產三百公斤,它增產的糧食就是三百億公斤。三百億公斤是個什么概念呢?相當于湖南省全年糧食總產量,可以多養活八千萬人口。”
為了中國人的糧食問題,袁隆平以及很多科學家都在默默地付出,“它們”可以不承認,但完全沒有資格質疑,甚至是詆毀辱罵他們。
戰士死了的時候,蒼蠅所首先發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營營地叫,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但是戰士已經死了,不再來揮去牠們。于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為牠們的完全,遠在戰士之上。的確的,誰也沒有發見過蒼蠅們的缺點和創傷。然而,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魯迅 《戰士和蒼蠅》
與腦子里的坑比稻田坑還要更深的家伙,實在無話可說,因為“它們”早已無藥可醫了!
說點別的吧,還記得袁隆平院士的兩個夢想嗎,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
如今,斯人已逝,盡管袁隆平院士已經無法再看到美夢成真的那一天,但是他的精神動力、和其團隊研發的新技術,依然會驅動我國的農業科技繼續向前,“稻下乘涼”和“覆蓋全球”的夢想,也一定會在不久的未來成為真真切切的現實,屆時必定告慰袁老的在天之靈。
國之大者,為國為民。
國之功勛,先生千古!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