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碳中和,你可能想知道:什么是碳中和?(文末留言置頂了碳中和和碳達峰的定義))我們為什么要進行碳中和?究其原因,是什么讓碳中和成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遏制全球變暖而采取的舉措?這對我們每個人到底有什么影響?我們又需要如何應對呢?為了回答這一系列問題,我們首先介紹碳中和的提出背景。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它作為一-種新型環保形式,被越來越多的大型活動和會議采用,推動了綠色的生活、生產,實現全社會綠色發展。2021年3月5日,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
碳排放導致全球氣候變化,人類生存發展面臨危機
全球快速變暖,自然環境面臨威脅。
全球變暖是人類的行為造成地球氣候變化的后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多,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隨著人類的活動,全球變暖也在改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越來越多的問題。
2002年,南極洲一塊面積為3250平方公里的冰架脫落,并且在35天內融化消失;并且根據美國宇航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格陵蘭島平均每年要融化掉221立方公里的冰原,是1996年融冰量的兩倍。
為什么提出碳中和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我國宣布碳中和目標,積極響應《巴黎協定》應對氣候變化,主動做出減排承諾。
01、擺脫能源對外依賴
當前,我國化石能源的對外依賴程度仍然較高。以石油產業為例,我國石油的進口量位居全球首位,2020年對外的依賴程度攀升至73%。在我國工業化進程持續推進的前提下,未來對于能源的需求還將有增無減。但事實上,我國可再生能源非常豐富,資源稟賦遠遠超過化石能源。
02、促進全球產業鏈重構
在碳中和目標下,產業鏈內企業間的經濟交換,不再僅限于傳統的產品與服務,也包括每一個環節的碳排放量。
03、推動資產重新配置
伴隨著綠色經濟的發展浪潮,資本市場的投資風口正在發生“結構性轉變”。
04、以氣候外交提升國際話語權
碳中和是一場深刻的能源替代行動,將重新定義21世紀的大國競爭格局。
05、推動產業技術升級
技術研發與技術突破是實現凈零排放的關鍵。
06、創造新型就業機會
就業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碳中和帶動了新型業務、新型企業、新型行業的蓬勃發展,隨之而來的是新職業、新崗位、新的就業機會。
07、推動循環經濟轉型
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需要生產體系、流動體系、消費體系的協同轉型。
企業抵消
01、計算碳足跡,建立低碳體系
碳足跡計算是針對企業所有可能產生溫室氣體的來源,進行排放源清查與數據搜集,以了解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源及量化所搜集的數據信息,是邁向實現碳管理的第一步。碳排放報告核查則是由第三方對盤查所得出的數據信息的擔保陳述提供正式的書面聲明。
02、減少碳排放
通過對企業排放源清查,詳細了解企業的碳排放源及量,相應地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從而減少因企業生產運營等活動中所產生的碳排放。
03、實現碳中和
通過購買自愿碳減排客的方式實現碳排放的抵消以自愿為基本原則,即交易的中和方式。碳中和的實現通常由買方(排放者) 、賣方(減排者)和交易機構(中介)三方來共同完成。
各行業轉變路徑導圖
我們分別從能源供給側和能源需求側兩個角度出發,根據行業特點和發展現狀,暢想電力、非電、鋼鐵、水泥、化工、交通、建筑和服務行業的“零碳”未來,提出各行業具體的脫碳路徑(見圖3-1)。我們認為各行業在節能減排的過程中,離不開碳的“負排放”技術的發展、碳排放交易體系的建設以及綠色金融體系的保障。因此在行業著手減排的同時要大力發展這些支撐要素。
實現碳中和,下一步怎么走
01、給每個人的建議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低碳環保、科研或就業選擇等方面為碳中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一,低碳環保方面。
個人可通過綠色出行、環保辦公、降低能耗、減少肉類攝入、植樹造林等手段助力碳中和的實現。
綠色出行。
個人要將綠色出行的理念深植于心。綠色出行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交通擁堵,還減輕了環境壓力。個人可以通過自行車、電動公交車、地鐵、電動汽車等多種交通工具,以及合乘、共享等出行方式,減少碳排放。
環保辦公。
環保辦公指減少辦公過程中的打印、復印次數,養成節約紙張的好習慣,選擇可循環利用的辦公文具,加快適應無紙化辦公。同時減少商務出行,盡量利用遠程視頻會議等方式進行溝通。
降低能耗。
在電器選擇上,盡可能選擇使用節能電器。安裝光伏分布式能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既可以滿足家庭用能需求,也符合低能耗的用電方式。同時,節約用電的習慣自然也必不可少,可以通過使用智能家居控制中心統籌屋內耗能,及時關閉不使用的電器。在裝修材料的選擇上,采用環保且生產過程耗能低的材料,例如選用再生鋼材,通過保溫混凝土模板、屋頂防輻射屏障、基礎隔熱板等提高住宅能效。
減少肉類攝入。
倡導少吃肉。原因是水果、蔬菜和谷物對環境影響較小,而飼養牛、羊等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如果把全世界的牛視作一個國家的話,它就是全球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牲畜飼養的溫室氣體排放不可小覷。我們可以提高素食餐飲的頻率,減少肉類的攝入,或者選擇購買植物基人造肉這樣的產品,減少自身的二氧化碳排放。
植樹造林。
森林可以吸收和儲存二氧化碳,因此主動參與植樹造林有助于實現碳中和。你也可以通過類似“螞蟻森林”這樣的線上碳減排活動參與植樹造林。個人的綿薄之力可以積少成多,從而迸發出巨大的能量。全民一致的碳減排行動,可以增加我國的森林面積,助力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其二,科研或就業選擇方面。
在專業選擇上,可以考慮選擇有利于推動碳中和發展的相關技術和專業,如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減排技術等;
在科研方向上,可以研究碳中和與自身所學專業或所處行業的相互影響,從專業性角度出發,研究可以為碳中和做什么,為碳中和實現路徑建言獻策;
在就業選擇上,新一輪低碳環保技術的發展將催生一大批綠色環保領域的新就業機會,傳統的化石能源行業發展空間可能受限,盡早切換賽道或選擇在低碳技術領域自主創業,有利于抓住新一輪“風口”,實現個人發展的“彎道超車”。同時,傳統行業人員也可選擇到已聲明碳中和目標或有此規劃的公司就業,并積極推動公司履行節能減排責任。
02、給企業的建議
(1)摸清自己的“碳家底”,明確碳排放范圍
(2)在明確排放范圍的基礎上,企業需明確排放總量,即開展碳核算
(3)結合企業特征,制定科學的碳減排目標
(4)制定具體的行動路線圖
(5)“核心減排”是重點,發展培育低碳技術
(6)建立全供應鏈碳中和管理體系
(7)運用數字化轉型賦能
(8)注重碳風險管理與信息披露
(9)評估碳減排成本,應對碳關稅對經濟的影響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