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將其“問界”商標以二十五億元的高價轉讓給賽力斯,這一舉措在業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人們不禁好奇,這樣的價格是否合理,評估過程如何進行,以及華為為何決定進行此次轉讓。
在 “與輝同行”直播中,華為的余總透漏了商標轉讓的原因:為了符合國家法規要求,汽車生產商和品牌商必須合一。因此,鴻蒙智行的四個品牌商標均轉讓給了車廠。同時,華為首次公開“尊界”這一品牌,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公眾對商標的高度關注反映了知識產權保護在企業戰略中的重要性,本文將結合公開信息,對華為“四界”商標的布局進行分析,從商標角度探討其商業策略。
我國的商標注冊制度遵循“申請在先”原則,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商標注冊相當于企業的“糧草”,是企業發展的前期保障。良好的商標布局不僅能夠輔助企業的發展,還能為企業帶來增值,至少不會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下面,我們將詳細分析鴻蒙智行的“四界”商標布局:
一、“問界”商標
公開信息顯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名下有21件“問界”相關商標,其中18件已注冊商標,3件申請中。
“問界”商標布局圖示
“問界”已注冊商標圖示
華為從2021年2月4日開始申請“問界”商標,覆蓋了從車輛本身到相關配件和服務的多個類別。流程信息顯示這些商標均是通過轉讓方式獲得,最早的轉讓公告日期為2023年6月6日。
從申請時間來看,“問界”商標的申請早于品牌發布。且商標申請注冊期間與代理配合密切,保密工作做的很好。
二、“智界”商標
公開信息顯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名下有40件“智界”相關商標,其中20件已注冊, 20件正在申請中:
“智界”商標布局圖示
“智界”已注冊商標圖示
在關于“智界”商標的梳理過程中,相比較“問界”商標“智界”商標的類別選擇保護更加全面。
一般來說,商標根據不同的技術領域共分為45大類。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2023年8月10日一次性提交了40件覆蓋四十大類商標的新申請,除第12、13、15、19、23類五個類別外。
進一步檢索可知,“智界”商標核心類別第12類最早由南京某商貿公司申請于2013年,2019年轉讓至奇瑞汽車名下。奇瑞汽車公司在轉讓后對該類別還進行了補充注冊。
從申請時間來看,“智界”商標的申請同樣早于品牌發布,該商標申請注冊相比較于“問界”的謹慎,類別選擇上更加從容。
三、“享界”商標
公開信息顯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名下有27件“享界”相關商標,相關狀態流程信息顯示目前均處于申請中:
“享界”商標布局圖示
“享界”已注冊商標圖示
“享界”商標最早的申請日期為2023年12月22日,目前尚未公開具體審查結果。
從申請時間來看,享界商標申請同樣早于品牌發布。華為在2024年4月6日將第12類“享界”商標轉讓給北京新能源汽車公司,顯示了華為在商標策略上的靈活性。
四、“尊界”商標
公開信息顯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名下申請有4件“尊界”相關商標,其中有3件商標已進入初審公告階段,1件在駁回復審中。
“尊界”商標布局圖示
“尊界”已注冊商標圖示
“尊界”商標最早申請日期為2023年11月23日,在2024年1月做了補充注冊。從審查結果來看還是比較順利,第12類“尊界”商標進入了初審公告階段,預計8月份注冊公告。
“尊界”的相關公開信息是在2024年7月15日 “與輝同行”直播中透漏出來的。從申請時間上來看,“尊界”商標的申請也是早于品牌發布。
根據商標公開信息顯示,華為在2024年獲得“尊界”商標的注冊,進一步鞏固了其在汽車行業的商標布局。
綜上所述:華為的“四界”商標布局體現了其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前瞻性策略。通過早期的申請和轉讓,華為不僅保護了自己的品牌,還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商標的申請和布局,是華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的關鍵因素之一。
說明:數據源于摩知輪數據,僅供參考
(原標題:華為的“四界”商標戰略分析)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