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I認證咨詢|G7認證培訓|G7是一年一審,而GMI是只要一次通過,過程中質量沒有問題永久有效
G7方法和G7認證介紹
G7工藝方法
GRACoL是美國平版膠印商業印刷規范組織,它是IDEAlliance旗下負責膠印技術研究的分支委員會,G7是該組織創建的一套印刷標準化校正、檢測和控制的新方法。所以嚴格來說,G7算是一種工藝控制方法。該方法重點在于對中性灰的控制,強調視覺灰平衡的效果。其中,G代表灰度值校準,而7代表ISO12647-2印刷標準中定義的7個基本色:青、品紅、黃、黑、紅、綠和藍。
該方法不但可以應用于印刷設備的校準,還可以用于其他CMYK輸出設備,如噴墨打印機、激光打印機等;而且在使用G7方法做一般性的校正時,并沒有對紙張、油墨、加網線數、印刷及輸出系統等做特別要求。
G7認證
G7認證是指使用G7的校正方法對印刷系統進行校準,在使用的紙張和油墨性能及其容差必須滿足ISO12647-2要求情況下,最終使整個印刷過程滿足ISO 12647-2的各項標準要求,從而獲得通過“G7認證”的證書。通過認證的印刷企業信息將被收錄到G7數據庫內以供查詢,從而為印刷企業提供更廣泛的客戶信任度和客戶來源。
根據客戶現有資源及狀況,可將G7認證劃分為不同的等級
G7 Grayscale達標要求
G7 Grayscale是G7認可企業計劃中最低的級別,膠印、數碼印刷、柔版印刷、絲網印刷企業都可以考取這級別,條件是必須達到中性灰的要求,認證檢測時會量度左右兩個P TO P的中灰要求。
G7 Targeted達標要求(可使用ISO或非ISO標準紙)
膠印及數碼印刷企業都可以考取G7 Targeted級別,除了要達到G7 Grayscale 的中性灰要求外,CMYK和RGB也必須達標。
要求使用達ISO 12647要求的CMYK墨色;紙張方面,可選用ISO或非ISO標準紙。如企業使用非ISO標準紙,則可運用[隨紙白修改目標值概念(substrate-corrected aims)],重新計算印刷目標值。假如印張達到要求,企業就可取得“G7 Targeted-Relative”的資格。企業也可選擇使用ISO標準紙張考證,如果印張達標,企業就可取得“G7 Targeted”的資格。
G7 Colorspace達標要求(必須使用ISO標準紙)
G7 Colorspace是G7認可企業計劃中難度最高的級別,適合膠印、數碼印刷或印前(如制版或提供數碼打樣服務)企業考取。要考獲這級別,必須使用ISO標準紙張;同時,除了達到G7 Targeted的要求外,IT8.7/4整個數據也必須符合達標要求。
G7認可企業級別
G7 Grayscale
G7 Targeted
G7 Colorspace
適合的印刷類型
膠印
數碼印刷
柔版印刷
絲網印刷
膠印
數碼印刷
膠印
數碼印刷
打樣
達標要求:
印張均勻性要求
ü
ü
ü
P TO P內中性灰要求
ü
ü
ü
P TO P內CMYK RGB要求
不適用
ü
ü
IT8.7/4整個數據要求
不適用
不適用
ü
G7認證優勢
對印刷企業
? G7工藝的實施帶來的是更高的生產效率和生產準備時間的顯著節約
? 產品的生產走上可復制、可重復的道路
? 改善企業內部各部門的溝通,增加了不同生產環節之間的信任度
? 印刷企業推行標準化實施工藝能夠贏得更高的客戶滿意度
? 提高企業知名度,為印刷企業提供更廣泛的客戶信任度和客戶來源
對印刷品采購商
? 使他們對自己產品有了更好的預見性
? 改善產品設計與印刷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使采購商更加相信自己的供應商
? 保證了采購商的不同產品、相同產品多次印刷以及使用不同供應商的產品時,其產品質量都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G7認證的具體實施
印刷企業取得G7認證大致上要分為三階段的工作來執行:申請工作、前期準備和實施認證
申請工作
認證申請
印刷企業向該地區的G7認證機構提出G7認證申請,可以通過APTEC網站申請,也可以直接聯系相關G7專家與香港APTEC認證機構聯系進行申請
PTO P 及測試版申請
所有企業在進行G7 認證前,必須先向香港APTEC申請附設有QR Code 的P TO P色表,相關G7專家需向客戶提供APTEC 指定的印張測試版。建議G7 認可企業應該使用全張測試印張,即對開或4 開度,所覆蓋之面積必須最少為印刷機的70%。
前期準備
雖然G7本身并不是真正的ISO標準,但是G7認證要求認證過程所涉及的材料、工具、測量條件和方法、觀察環境必須滿足相關ISO標準的要求。因此在啟動認證程序之前,印刷企業必須做好相應的前期準備工作。
油墨準備
G7認證要求所使用的油墨必須滿足對應ISO 2846標準,其對印刷四色油墨作出了明確的要求(除了G7 GrayScale等級不作要求,建議使用達標油墨)
紙張準備
G7 Colorspace:紙張必須與GRACoL 1、SWOP 3、SWOP 5 所要求的紙白之LAB 值色差少于或等于3;
G7 Targeted:紙白需與GRACoL 1、SWOP 3、SWOP 5 所要求的紙白之LAB 數值色差少於或等於5.如LAB 數值色差大於5.申請公司應以[紙白補償調整]方式申請。
測量工具
在G7認證的實施過程中,要用到一些專業的測量儀器及測量軟件,利用這些工具來獲取認證過程的必要檢測數據。
分光光度計(X-Rite I1Isis、X-Rite I1IO),且校正報告未過期
分光密度計(X-Rite 530、528等),且校正報告未過期
印版測量儀(如X-Rtie ICPlate2 XT等),且校正報告未過期
測量軟件(X-Rite Colorport最新版)
儀器與軟件測量設置如下:
標準照命體:D50
觀察視場:2°
密度響應方式:T
數據格式:M0(UV Included)、CGATS格式
所有顏色測量必須符合ISO 13655標準
設備校準
在進行正式的認證測試之前,印刷企業必須對CTP和印刷設備進行必要的檢測和校準,并保證設備能夠穩定正確地進行生產。
CTP校準:依據CTP廠商提供的指引,對CTP焦距、曝光量作調整,保證網點信息的準確再現;檢測洗版機運行狀態,控制顯影液pH值等在合適范圍,保證CTP制版系統物理和化學狀態的穩定可控。
印刷機校準:印刷機(包括耗材)應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并檢查其相關的物理化學參數是否符合要求。為更好地了解和控制印刷機狀態,應進行必要的印刷機測試,需要測試的項目主要有:干密度減壓測試、機械鬼影、起杠、印刷套準等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對印刷機進行調整(必要時需請印刷技師進行調試),直至將印刷機調試到最佳工作狀態。
觀察環境
G7認證要求印刷機臺看樣條件滿足ISO標準,在ISO 3664中給出了印刷行業的標準觀察條件,它要求印刷用光源要滿足:色溫達到5000K,顯色力指數(CRI)不小于90.
實施認證
印刷企業確認完成認證所需的必要準備工作之后,就可以啟動G7的認證程序。整個認證過程必須有一位G7認證專家現場指導審核。認證過程需要進行兩輪測試文件印刷,兩輪印刷最少需要三個小時,中間一個小時用來進行CTP系統RIP校正曲線的制作和加載。
G7認證知識培訓
G7專家深入印刷企業對企業相關人員進行G7認證知識的介紹、G7校正方法的解讀、認證工具的使用等方面的培訓,使印刷企業員工認識整個認證過程,了解認證的重點環節,并初步掌握G7校正方法。
第一輪線性印刷
在CTP不加載任何曲線的原始狀態下,線性輸出G7認證專用的測試版,記錄版面網點信息,以便在以后更好地控制制版環節;
用此測試版上機印刷,此時的印刷狀態必須是經過調整的滿足要求的穩定狀態,利用分光密度儀尋找印刷機的最佳實地密度,待印刷穩定后按抽樣規則抽取若干張印樣。
CTP補償校正
通過測量抽取印樣版面上特定元素,獲取必要信息,利用Curve2軟件處理的得到CMYK的校正結果,為RIP賦新的目標值,完成CTP的校正。
第二輪認證印刷
CTP系統加載上面制作的校正曲線,用第一次的最佳密度印刷。為保證兩次印刷狀態盡量一致,兩輪印刷在同一天同一機臺由同一機組人員完成,保持印刷機各項設定不變。在印刷穩定狀態下按規則抽樣,并將此次抽取樣張遞交現場的G7認證專家。
香港APTEC機構審核認證
G7認證專家根據第二輪印刷樣張,做出現場評判,如果現場評定通過,G7專家會將兩次抽取的印樣呈交至認證機構做最終評估,周期為14工作日左右。如果通過,印刷企業會
收到G7認證機構頒發的G7認證證書和標志,該企業信息也將被收錄進網站內的G7認證數據庫供查詢。
G7認證系統的維護
這是最重要的部分。G7認證有效期為一年,想要保有該認證,就必須要通過一年一次的年審。所以取得G7認證并不是終點,進行數據化、規范化、標準化的生產,維持長期的、穩定的、可重復的印刷狀態才是G7認證最終要實現的目標。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