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0年7月21日上午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進一步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政策情況。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清理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進行了專門部署。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的通知》,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民政部副部長王愛文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今天吹風會的還有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負責人周伴學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司長李金生先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局負責人陳志江先生。下面先請王愛文先生作介紹。
鳳凰衛視記者:
請問目前行業協會商會收費主要存在哪些問題呢?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準備采取哪些措施來落實《通知》的要求?謝謝。

市場監管總局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局負責人 陳志江
陳志江:
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也感謝媒體朋友多年來對市場監管工作的大力支持。行業協會商會是聯系政府和企業的橋梁和紐帶,在加強行業自律、服務企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環節。但是,也有少數行業協會商會違規收費,加重企業負擔,企業反映比較強烈。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市場監管總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批示精神,結合工作職責,加大了對行業協會商會收費的監管力度。
從企業反映和監管部門執法的情況來看,目前行業協會商會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借助行政權力,強制入會、強制培訓并收取費用。
如有的行業協會商會接受政府部門委托為企業開展服務的時候,要求企業必須加入協會,并收取費用。
二是只收費不服務或少服務。
如有的協會商會沒有按照“行業協會商會收取會費時應同時明確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并向會員公開,嚴禁只收費不服務”的要求,制定對會員免費的基本服務項目,從而使會員在繳納會費后應享受的免費服務無從落實,政策落地還差最后一公里。
三是利用協會商會的職責權限,搭車收取一些不合理費用。
按照規定,行業協會商會可以制定團體收費標準,但有的協會商會將制定團體標準的工作交給第三方公司,這些公司以繳納費用可以獲得團體標準署名權的名義,向企業收取高額贊助費,有的公司收取費用高達兩百多萬元,嚴重加重了企業的負擔。
為進一步整治行業協會商會收費的亂象,近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的通知》,市場監管總局黨組高度重視,認真落實《通知》的要求,嚴肅查處亂收費行為。下一步,我們市場監管部門將采取以下四項措施來落實好《通知》的精神。
第一,嚴查嚴懲違規收費行為。
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將依托全國12315平臺,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對亂收費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企業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要予以公開曝光,以儆效尤。
第二,開展重點抽查,落實落細《通知》要求。
在行業協會商會全面自查的基礎上,組織精干力量,對行業協會商會的自查情況開展抽查,重點選擇具有法定職責、承擔行政部門委托事項以及與政府部門尚未完全脫鉤的行業協會商會進行抽查,以確保違規違法收費的整治整改到位。
第三,加強部門協作,齊抓共管。
行業協會商會的收費涉及到多個部門的職責,市場監管部門將加強與民政、發改、人社等有關部門的協調和配合,及時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形成監管合力,切實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第四,完善收費行為規則,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市場監管部門將結合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國辦發〔2020〕21號文的精神,深入分析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的成因,完善行業協會商會收費的行為監管規則,引導行業協會商會刀刃向內,加強自律。
如果企業遇到協會商會違規收費問題,可以通過全國12315平臺舉報,也歡迎企業和媒體對各種亂收費行為進行監督,市場監管部門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切實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謝謝。
壽小麗:
謝謝愛文部長,謝謝各位發布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們,今天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就到這里,大家再見。
來源:市說 新語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