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獲悉,麥當勞公司申請注冊的“麥辣”商標,雖在初審階段,被商標評審委員會認為只是描述商品口味的通用詞語不予注冊。但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兩審訴訟中實現“反轉”獲得勝利,即被認為是具有顯著性的臆造詞,允許注冊。
圖片來源:中國商標網截圖
根據北京市高院本月14日作出的(2020)京行終3912號判決書披露,麥當勞公司于2018年4月申請注冊第30514452號“麥辣”商標。指定使用品類為咖啡; 茶; 茶飲料; 糖; 比薩餅; 調味品; 泡打粉; 漢堡包; 面條為主的預制食物; 以谷物為主的零食小吃; 醋; 食用預制谷蛋白; 米; 冰淇淋; 食鹽; 食品用香料(含醚香料和香精油除外); 攪稠奶油制劑; 甜食等。
但商標評審委員會認為,該商標違反了2013年《商標法》第11條規定,即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量及其他特點的,不得作為商標注冊。
圖片來源:2013年《商標法》
對此,麥當勞公司不服,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在一審判決中認為,雖然“麥”通常指代“麥子”,“辣”形容食物味道。但“麥辣”是臆造詞,非日常生活中形容口味的通用詞語,也沒有成為同業經營者的描述相關商品的常用表達。
所以,訴爭商標并非直接描述性的商標,該商標具有顯著性,能夠起到識別和區分商品來源的作用。未違反2013年《商標法》第11條規定,原被訴決定對此認定有誤,予以糾正。
不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對一審判決不服,向北京市高院提起上訴。
北京市高院在二審判決中提到,判斷訴爭商標是否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量及其他特點,應結合該標志制定適用的商品或服務,以相關公眾的通常認知為依據,以該標志能否起到標識、區分商品或服務來源的作用為判斷標準。
北京市高院認為,“麥辣”并非常見中文詞組,指定使用在咖啡、茶飲料、比薩餅、調味品、漢堡包等商品上,并非僅直接表示了商品的原料口味特點,以相關公眾的通常認知,能夠起到標識、區分商品或服務來源的作用。
由此,北京市高院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理程序合法,依法予以維持。
附:
國家知識產權局與麥當勞公司其他二審行政判決書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行政判決書
(2020)京行終3912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法定代表人:申長雨,局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姚曉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員。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麥當勞公司
法定代表人:安吉拉·斯蒂爾,法務總監。
委托訴訟代理人:魯雪,北京市萬慧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亞寬,北京市萬慧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簡稱國家知識產權局)因商標申請駁回復審行政糾紛一案,不服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簡稱北京知識產權法院)(2019)京73行初14370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20年7月30日受理本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屬實,證據采信得當,且有被訴決定、訴爭商標檔案、各方當事人在行政程序和訴訟程序中提交的證據,以及當事人陳述等在案佐證,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2013年商標法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下列標志不得作為商標使用: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量及其他特點的。判斷訴爭標志是否屬于該款規定的不得作為商標注冊的標志,應結合該標志指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務,以相關公眾的通常認知為依據,以該標志能否起到標識、區分商品或服務來源的作用作為判斷標準。本案中,訴爭商標為中文“麥辣”,雖然訴爭商標中“麥”通常是指一種糧食,“辣”通常是指一種味道,但“麥辣”并非常見中文詞組,指定使用在“咖啡;茶;茶飲料;糖;甜食;食品用糖蜜;漢堡包;比薩餅;米;面條為主的預制食物;以谷物為主的零食小吃;烹飪食品用增稠劑;冰淇淋;食鹽;醋;調味品;泡打粉;食品用香料(含醚香料和香精油除外);攪稠奶油制劑;食用預制谷蛋白;家用嫩肉劑”商品上,并非僅直接表示了商品的原料、口味等特點,以相關公眾的通常認知,能夠起到標識、區分商品或服務來源的作用。因此,訴爭商標的申請注冊未違反2013年商標法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相關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理程序合法,依法應予維持。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相關上訴理由缺乏法律和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一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一百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負擔(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交納);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一百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負擔(已交納)。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樊雪
審判員王曉穎
審判員宋川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十四日
書記員宋爽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