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 言
太陽能光伏電池(簡稱光伏電池)用于把太陽的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近年來,中國致力于推進能源可持續發展,組織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組織指導能源行業的能源節約、能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工作。為此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持光伏電池行業發展,為光伏電池行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
目前市場上的光伏器件90%為硅基太陽能電池,實驗室最高認證光電轉換效率超過26%。此外,還有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其成本約為晶體硅太陽電池的1/2~1/3.器件不存在光致衰退問題,由于銦和硒較為稀有,其發展受到限制;砷化鎵太陽能電池,理論效率達28%,但成本較高。
鈣鈦礦材料為由陽離子、金屬陽離子和鹵素離子組成ABX3晶體結構材料。自2009年首次報道應用鈣鈦礦結構材料作為光伏電池研究至今,鈣鈦礦太陽電池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成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的代表之一。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成本低、光電轉換效率高,一直是光伏領域的研究熱點,其介電常數大,激發能低,在吸收光子后可以產生空穴電子對,并在室溫下解離。解離的電子遷移至電子傳輸層材料的導帶,空穴遷移至空穴傳輸層材料的價帶。電子和空穴分別經過電池兩側的透明導電電極和金屬電極收集,并產生電流。
目前研究最多的為甲胺鉛鹵化物(MAPbX3)、甲脒鉛鹵化物(FAPbX3)、銫鉛鹵化物(CsPbX3)和銫錫鹵化物(CsSnX3)及其它們的混合型鈣鈦礦材料。
2、國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專利發展
自2013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Science評為十大年度科學突破后,國內關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專利申請數量出現明顯增長,且保持著較高的年均增量,現國內累積相關專利數量已超過4000件。
其中,絕大多數專利的申請人為高校及科研院所。但近年來,以杭州纖納光電等新能源企業為代表,愈來愈多的企業開始著手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業布局專利。杭州纖納光電于2015年成立,2017年開始大量申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關專利;華能集團2019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關專利出現爆發式申請;浙江浙能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作為浙江能源集團唯一直屬的企業研究院,于2018年開始大量申請相關專利;能源龍頭企業協鑫集團下屬的昆山協鑫光電材料有限公司也申請了數量較多的相關專利。
新能源企業大量申請相關專利,一方面表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較為明朗的應用前景,另一方面也表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產業化出現了曙光,不再是局限于實驗室的試驗產物。
3、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挑戰及相關專利發展
如前章說到,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進入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業,布局相關專利,推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產業化。然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要走向商業化生產,還存在:光電轉換效率、器件穩定、降低電池毒性以及克服大規模生產制造等諸多環節的挑戰。本章針對上述四點困境,從專利的角度看國內的相關技術發展。
3.1.光電轉換率
光電轉換效率是衡量鈣鈦礦太陽電池最重要的性能指標,現階段50%以上的國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關專利均涉及到提高光電轉換效率。
1)界面改進
典型的鈣鈦礦太陽電池在鈣鈦礦層上下有均有電荷傳輸層(電子傳輸層和空穴傳輸層),其傳輸層與鈣鈦礦界面處容易形成非輻射復合中心,增加載流子復合和開路電壓損失,降低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和穩定性。因此,針對接觸界面的界面工程被認為是進一步提高光電轉換效率的有效途徑。
為了達到消除界面缺陷、表面離子缺陷,增大晶粒尺寸,降低接觸電阻等效果來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一般通過對不同層的界面的鈍化或者修飾。
基于此目的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關專利的數量呈現逐年穩步上升的趨勢,是一大提高光電轉化效率的手段。
2)摻雜
通過摻雜是改善材料性質的有效手段,被廣泛用于高效、穩定、無回滯的鈣鈦礦太陽電池制備中,摻雜物可以是鹽、聚合物等。通過對摻雜手段,可以顯著增大鈣鈦礦薄膜的晶粒尺寸,降低晶界的電導率,從而使鈣鈦礦太陽電池的遲滯效應降低,填充因子提高,實現光電轉換率的提高,相關專利申請數量保持著穩定上升趨勢。
在產業化專利中,新型的摻雜物有:
氫、氧化鋅、磺酸亞胺金屬鹽類化合物(華能新能源);
抗氧化劑、金屬離子與鹵素離子形成的穩定劑、離子穩定劑、雜蒽類有機化合物(纖納光電);
銫(浙江浙能技術研究院)。
3)疊層設計
疊層設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相比單層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通過疊加不同帶隙的太陽能電池,能夠很好的吸收不同波長的光,其中多層設計的光電轉換率理論值高達47%。主要有與硅電池疊層設計、與銅銦鎵硒電池疊層設計。相關專利申請數量也在近幾年呈現明顯上升趨勢。
在這一技術點上,許多企業都有一定的研發,如天合光能設計的TOPCon層硅/鈣鈦礦太陽電池(CN214505521U);通威太陽能設計的背接觸無摻雜鈣鈦礦/硅基太陽電池(CN210403774U)、平面無摻雜異質結?鈣鈦礦疊層電池(CN210403773U);協鑫光電設計的鈣鈦礦/硅/鈣鈦礦雙面入射疊層太陽能電池(CN214176064U)等。
3.2.電池穩定性
在具體的使用環境中,有機無機雜化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容易受到濕度、溫度、光照、紫外線等的影響,發生分解使得鈣鈦礦太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下降,穩定性較差。因此,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以提高使用壽命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面向產業化應用的技術改進點,相關專利的年申請量也保持的穩定上升。
除了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本征材料的改進以外,對電池的封裝改進是電池產業化中提高電池穩定性的重要手段。許多企業都在這方面做出一定改進,如浙江浙能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通過將總電極單獨設置在封裝膠外部,并利用透明導電襯底能夠導電和傳輸電子的特性,在避免了封裝膠與電極引出部分接觸而導致的水氧通過間隙進入封裝空間的問題的同時,也不影響電子的傳輸(CN211529979U);華能新能源采用玻璃背板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一次封裝,一方面可以隔離濕氣和氧氣,另一方面增加了封裝結構抗滑、擦的能力,避免在使用、操作電池的過程中出現劃擦(CN208923201U);纖納光電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的上方新增了一層惰性保護層提高電池的穩定性與密封性(CN207217595U);天合光能通過鈣鈦礦層與金屬電極之間設有致密絕緣層提高電池穩定(CN212725372U)。
3.3.電池毒性
傳統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多以ABX3型鈣鈦礦作為吸光層材料,其中B位主要為鉛離子(Pb2+),Pb元素屬于重金屬元素,有毒性,對環境及人體都是有害的,這與目前社會遵循的綠色發展的主基調相悖。當前主要的解決方案是通過替換鈣鈦礦材料中的鉛元素,一般選擇錫元素。無毒的錫離子半徑與鉛相似,且錫鹵鈣鈦礦具有與鉛基鈣鈦礦相似的光電特性,具有很大的潛力實現高的光電性能。在這一技術點上,相關專利申請人主要為高校及科研院所,產業化相關企業相關專利不多,其中杭州眾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華中科技大學申請的專利CN105514278B通過以Mg2+、Ca2+、Ba2+部分取代現有鉛鹵鈣鈦礦材料中的有毒重金屬Pb2+,在保證電池各項光電性能的同時,大大降低了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
3.4.大規模制備
如何實現大規模生產大面積電池是實現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工業化的一大問題。
實驗上常用的制備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為溶液旋涂法、一為印刷法。但在規模化生成中,現有工藝制備的鈣鈦礦膜連續性和均勻性不佳,導致太陽能電池各方面性能直線下降,從而限制了大面積鈣鈦礦膜的制備。因此,對大規模生產大面積電池的工藝探索是非常重要的,相關專利的數量以及年申請增量都在近幾年都保持著較高的數值。
相應的,產業化企業也都在這一技術點上有著許多的創新,如:浙江浙能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浙江天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對電池的封裝工藝(CN211529978U)、薄膜涂布裝置(CN212120635U)、電池層級結構(CN211629135U)進行改進;北京宏泰創新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浸漬提拉法生成鈣鈦礦活性層(CN110048002A);深圳黑晶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應用真空閃蒸輔助狹縫涂布的鈣鈦礦薄膜(CN113871538A);湖北萬度光能有限責任公司對絲網印刷技術改進,能夠形成超薄的高質量大面積介孔二氧化鈦薄膜,用于形成電子傳輸層(CN110660921A)。
4、結 語
鈣鈦礦太陽電池制備工藝簡單、設備投人小、理論成本低且具有優異的光電性能,有潛力成為下一代的光伏電池的候選者。同時其柔性、透明等特點可應用于未來智能器件和智能建筑、汽車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市場空間。
在面向產業化應用的過程中,光電轉換效率、電池穩定性、電池毒性以及大規模制備等問題的解決方案不斷涌現,相關專利申請數量不斷創新高,行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可以在光伏產業嶄露頭角,打破現階段硅基太陽能電池獨占的局面。
注:下文《專利視角的國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業發展(二)》將選取幾家代表性的企業,簡單分析其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專利方面的布局、技術儲備以及技術探索。敬請關注!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