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號稱抑制新冠病毒能力靠前的千金藤素,專利權利要求只有一句話,臨床試驗還沒做過!
5月10日,我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的新冠治療新藥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授權。專利說明書顯示,10uM(微摩爾/升)的千金藤素抑制冠狀病毒復制的倍數(shù)為15393倍。目前該藥顯示的抑制新冠病毒能力僅僅是在體外研究上,并未涉及人體試驗。
5月10日,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童貽剛教授一項研究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授權。這件專利的授權公開號為CN113046327B,題目為“穿山甲冠狀病毒xCoV及其應用和藥物抗冠狀病毒感染的應用”,申請日期為2020年2月16日,2022年5月10日獲得專利授權。
這件專利授權的權利要求只有一個,而且只有短短一句話:“1.千金藤素用于制備治療SARS-COV-2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藥物的用途。”
該項專利說明書中顯示,對千金藤素、西拉菌素、鹽酸甲氟喹這三種篩選出的抗新冠病毒有效化合物進行試驗,10 μM的千金藤素、西拉菌素、鹽酸甲氟喹在細胞感染72小時后分別能抑制病毒復制15393倍、5053倍、31倍,實驗結果均可重復。
對此5月12日,童貽剛在接受《科技日報》專訪時解釋稱:“這個數(shù)字通俗地講,可以理解為不用千金藤素藥物時如果有15393個病毒,在用10微摩爾/升千金藤素藥物的情況下,病毒數(shù)將只有1個。也就是說,很少量的千金藤素就能阻止新冠病毒擴增和傳播。”
童貽剛教授
童貽剛教授表示,從目前的研究數(shù)據看,千金藤素藥物抑制新冠病毒的能力在所有人類發(fā)現(xiàn)的新冠病毒抑制劑中排名靠前。
美國學者此前也在《科學》發(fā)表論文證實,千金藤素的數(shù)據在其研究的26種藥物中數(shù)據亮眼,而且優(yōu)于已經獲批上市的瑞德西韋和帕羅韋德。
據介紹,千金藤素是從一個中藥活性成分中發(fā)現(xiàn)的,中藥名稱為防己科千金藤屬中藥地不容,也有人叫白藥子,這個中藥中的千金藤素的含量非常高,所以千金藤素主要是從這個中藥中提取出來的。
傳統(tǒng)中藥“千金藤”一名最早可以追溯到《本草拾遺》:“千金者,以貴名之”。
千金藤含有多種生物堿,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祛風止痛的功效,自古我國南方諸多地區(qū)就有采集千金藤治療疾病的習慣。
論文截圖
而在被發(fā)現(xiàn)其有抗新冠作用前,千金藤素作為一種古老中草藥的有效成分已經被批準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是一種抗炎癥和抗腫瘤的生物堿,具有40余年的臨床應用歷史。
已經被批準用于白細胞減少癥和矽肺及煤工塵肺的預防和治療,主要作為白細胞增生藥,能促進骨髓組織增生,從而升高白細胞,用于白細胞減少癥。
早在2010年1月,童貽剛教授團隊就利用獨有的藥物篩選平臺對數(shù)千種藥物進行篩選。童貽剛教授說,“在國家重大專項的支持下,千金藤素這種藥物和數(shù)千種藥物一起很早就被納入到了我們課題組的化合物庫中。”
經過反復試驗,確認“千金藤素”對GX_P2V病毒的抑制作用最為顯著,效果最佳。該藥物抗冠狀病毒的半數(shù)抑制病毒劑量為0.98μΜ,對病毒入胞和入胞后均有強烈抑制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童貽剛教授強調:“我們在研發(fā)千金藤素的時候,并沒有按照傳統(tǒng)中藥的方法來操作,而是按照現(xiàn)代新藥研發(fā)的標準做法,通過細胞學、病毒學、分子生物學等實驗手段分析驗證千金藤素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機制。”
目前該項發(fā)明也獲得了國內外多個實驗室的驗證,結果非常可靠。
據數(shù)據顯示,國家藥監(jiān)局獲批的國產藥中,有四家企業(yè)的千金藤素片已拿到上市批件,這四家企業(yè)分別是沈陽管城制藥有限責任公司、云南白藥集團文山七花有限責任公司、云南白藥集團大理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云南生物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該藥獲批的適應癥主要是用于腫瘤病人因放療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等。
上述研究千金藤素抑制冠狀病毒復制能力,算是研究老藥新用的一種方法,但報道號稱的該藥抑制新冠病毒的能力在所有人類發(fā)現(xiàn)的新冠病毒抑制劑中排名靠前,是否有夸大療效嫌疑?
從目前看,該藥顯示的抑制新冠病毒能力僅僅是在體外研究上。一款候選抗新冠藥物,要真正成為抗新冠藥物,還需要歷經動物實驗、人體臨床試驗等層層驗證。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yè)企業(yè)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yè)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guī)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yè)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guī)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huán)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yè)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guī),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jiān)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fā)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lián)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