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中國海油正式發布《中國海油“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以下簡稱“雙碳”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力爭2028年實現碳達峰,2050年實現碳中和,非化石能源產量占比超過傳統油氣產量占比,成為實現我國“雙碳”目標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中堅力量。
發布會以“零碳愿景、賦能未來”為主題,“雙碳”行動方案詳細描繪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表、路徑圖、任務書。
▼ 中國海油碳排放總量下降趨勢
▼ 油、氣、新能源產量比例
按照中國海油“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十四五”期間,中國海油碳排放強度力爭下降10%-18%,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占全部資本性支出之比達到5%-10%。力爭到2050年,公司新能源等非化石能源產量占比超過傳統油氣產量占比,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清潔低碳綜合能源產品和服務供應商。
01. 總體思路和目標
《行動方案》指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國發〔2021〕23號)及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政策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的關系,以清潔低碳發展為引領,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企業發展全局,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與生產方式,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力爭提前實現碳達峰、早日實現碳中和。
★ 總體思路和目標
★ 能源產量占比
2025年國內油氣產量天然氣占比33%
2050年國內能源產品產量中非化石能源產量占比 >50%
★ 新能源投資占公司資本性支出比例
“十四五”:5%-10%
“十五五”:10%-15%
中國海油在保障國家能源供給的同時,經過多年的研究實踐,形成了海上天然氣、陸地非常規氣、海外LNG資源和國內新能源協同發展的低碳業務布局以及具有中國海油特色的低碳發展模式。“十三五”期間年均節能量達到27.6萬噸標準煤,累計減少碳排放量超過300萬噸。
02. 三階段實施路徑
清潔替代階段(2021—2030年)
實施重點:碳排放達峰、碳強度下降、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掌握負碳技術并具備產業化發展的條件。
低碳跨越階段(2031—2040年)
實施重點:以油氣產業轉型、新能源快速發展為主要手段,控制碳排放總量有序下降,負碳技術實現商業化應用。
綠色發展階段(2041—2050年)
實施重點:推進碳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并實現碳中和,公司持續高質量發展,基本構建多元化低碳能源供給體系、智慧高效能源服務體系以及規模化發展的碳封存和碳循環利用體系。
03. 實施方案:6大行動 23項重點工程
行動一 穩油增氣保障
★ 重點工程1 |
保障國家油氣安全 |
★ 重點工程2 |
加快國內天然氣產業發展 |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行動二 能效綜合提升
★ 重點工程3 |
加強能源綜合利用 |
★ 重點工程4 |
推進生產過程節能增效 |
★ 重點工程5 |
加強火炬氣回收利用 |
★ 重點工程6 |
優化改造生產工藝流程 |
★ 重點工程7 |
加強數字化智能化建設 |
行動三 能源清潔替代
★ 重點工程8 |
大規模推廣岸電入海 |
★ 重點工程9 |
調整燃料和能源結構 |
★ 重點工程10 |
實施低碳原料替代 |
★ 重點工程11 |
促進清潔電力和熱力替代 |
行動四 產業轉型升級
★ 重點工程12 |
推動煉油化工產業鏈升級 |
★ 重點工程13 |
調整化肥化工產品結構 |
★ 重點工程14 |
發展綜合能源技術服務 |
★ 重點工程15 |
發展碳中和技術和產業 |
★ 重點工程16 |
建設零碳產業示范 |
行動五 綠色發展跨越
★ 重點工程17 |
加快發展海上風電產業 |
★ 重點工程18 |
擇優推進陸上風光產業 |
★ 重點工程19 |
探索和培育氫能產業 |
★ 重點工程20 |
探索發展多能互補綜合能源供應業務 |
行動六 科技創新引領
★ 重點工程21 |
進一步加強油氣產業鏈重大技術攻關 |
★ 重點工程22 |
大力發展碳減排、碳中和技術 |
★ 重點工程23 |
加強新能源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 |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