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做好2023年數字農業工廠建設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
縣、區農業農村局:
根據《銅陵市現代農業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2023年修訂)》相關規定,現就做好2023年數字農業工廠建設項目實施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主要目標
以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等行業為對象,建設種植業、畜牧業、漁業數字農業工廠,開展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術與裝備集成應用,實現精準管理,促進節本增效。
二、主要任務
2023年,我市支持建設數字農業工廠4個,其中樅陽縣2個、義安區1個、郊區(含普農)1個。
(一)數字種植業工廠(農場)。根據種植需要,選擇建設或應用以下軟硬件:配置生長環境和生物本體監測、環境遠程調控、水肥藥精準管理、智能植保、視頻監控等相關設施設備;加裝北斗導航、遠程運維、智能駕駛系統、自動作業、作業過程自動測量等智能化設備,實現耕整地、播種、施肥、施藥、收獲等過程精準作業;建設采后商品智能化處理系統,配置清洗去雜、分級分選、計量包裝等一體化智能設備,實現采后處理全程自動化;建設或應用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農資、人員、成本、設備、農事、收成等精準管理。
(二)數字畜牧業工廠(牧場)。根據養殖需要,選擇建設或應用以下軟硬件:建有自動化精準環境控制系統,配備畜禽圈舍通風、溫控、光控、消毒、環境監測、視頻監控、糞便清理等設施設備,實現飼養環境自動調節;建有數字化精準飼喂管理系統,配置電子識別、自動稱量、精準上料、自動飲水等設備,實現精準飼喂與分群管理;配置畜禽疫病移動巡檢、遠程診斷、自助診療、監測預警等設施設備,實現對動物疫病的診斷預警;配置產品收集系統,實現集蛋、擠奶、包裝等自動化;建設或應用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養殖投入品、產出品、生產記錄、人員、成本等精準管理。
(三)數字漁業工廠(漁場)。根據養殖需要,選擇建設或應用以下軟硬件:建設在線環境監測系統,配置養殖水體、大氣環境等傳感設備和視頻監控設備,實現水體和大氣環境的實時監控;配置自動增氧、餌料自動精準投喂、循環水處理控制、尾水處理、產品捕撈、網箱升降控制等設施設備,實現養殖尾水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配置病害檢測設備,構建水產類病害遠程診斷系統;建設或應用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養殖生產記錄、用藥記錄、銷售記錄、人員、成本等精準管理。
三、資金獎補
(一)獎補對象。在本市注冊,且在前述縣區區域內完成2023年數字農業工廠建設任務,并在6月10日前向所在縣區農業農村局書面申請驗收,且率先通過所在縣區農業農村局組織項目驗收合格的農業企業、單位和個人。
(二)獎補標準。按照先建后補的程序,驗收合格的,依據項目審計結果,對數字農業工廠項目軟硬件設備設施投資額(不包括土建工程等基礎設施,非數字化裝備)超過20萬元的,獎補20萬元。
四、有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區農業農村局要高度重視,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切實做好轄區內數字農業工廠項目儲備、業務指導、典型選樹等相關工作。
(二)加強指導服務。縣區農業農村局要切實加強項目備案指導服務,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支持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術與裝備集成應用,確保數字農業工廠建設項目順利實施。
(三)及時驗收公示。項目實施主體完成項目建設后于6月10日前要向所在縣區農業農村局書面申請項目驗收,接到書面驗收申請后5個工作日內所在縣區農業農村局要及時組織項目驗收。驗收合格的,要第一時間在縣區農業農村局或縣區政府網站公示。
(四)及時兌現獎補。公示無異后,縣區農業農村局要及時向市農業農村局上報撥付項目資金報告,附項目驗收報告及其臺賬資料、項目審計報告,并按照補助資金標準,及時組織填報《免申報兌現政策(項目)基本信息表》,兌現補助資金。限期內未率先通過所在縣區農業農村局組織驗收合格的項目,以及已享受過數字農業獎補的項目,不予獎補。
銅陵市農業農村局
2023年4月23日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