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一件代發’模式,賠了夫人又折兵!”
下面的這款防曬霜
相信許多愛美的女士都用過
僅從照片來看
你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嗎
真假對比
01
瓶身正面的圖案交界處,正品嚴絲合縫,被訴侵權商品粗糙;
02
被訴侵權商品背面數字標識印刷字體和格式與正品不一致;
03
被訴侵權商品瓶蓋內的防偽標識的數字為斜體,正品數字為豎直;
04
二者瓶身存在色差。
如今在網絡平臺上
很多人選擇“一件代發”的模式銷售產品
自以為無庫存就能穩賺不賠
即使出問題也不需擔責
殊不知最終“賠了夫人又折兵”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的這起案子
本期主講法官
/ 許揚
碑林區法院綜合審判庭副庭長
案情簡介
原告某化妝品公司是“MISTINE”商標的權利人,發現被告未經原告授權許可,在天貓購物平臺其經營的網店內銷售假冒原告“MISTINE”商標的小黃帽防曬霜。被告某貿易公司辯稱,其銷售的案涉商品是從“1688”平臺上下單后由“1688”平臺直發給消費者,并提交了其與“1688”商戶的聊天記錄、購買記錄、海關報關單等證據,由此主張合法來源抗辯。
法院判決
碑林法院經審理后認為,被告在其天貓網店內銷售帶有原告“MISTINE”商標標識的商品,被控侵權商品與原告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屬于同一種商品,被告未經許可銷售侵害原告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侵害原告的注冊商標專用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對于被告主張的合法來源抗辯,由于案涉商品的正品售價為69元,被告采購價格為20余元,進貨和銷售價格差異較大,被告作為化妝品經營者應當具備一定的注意義務,且其提交的海關報關單日期早于被控侵權產品記載的生產日期,不能證明系被控侵權產品的合法手續,被告也無法提供案涉商品在1688平臺上的下單記錄,故被告存在審查疏忽,對于案涉商品銷售具有主觀過錯,其合法來源抗辯不能成立。
遂判決被告停止侵權,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和維權合理支出共計40000元。
隨著互聯網和電商行業的發展,無貨源開店即“一件代發”的商業模式也應運而生。
“一件代發”是指零售商在產品銷售的過程中不需要庫存商品,而是將買家的訂單和物流信息直接傳輸給供應商,由供應商將商品直接快遞給買家。這種經營模式下,經營者很容易忽視對產品來源合法性的審查,認為只要自己能說明商品的來源就無須承擔賠償責任。
但是根據商標法律規定,經營者主張合法來源抗辯應該從客觀和主觀兩方面證明,一是客觀上被訴侵權銷售者銷售的商品具有明確來源且合法,二是主觀上應當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已具備合理的注意義務,二者缺一不可。
所以,在此提醒經營者應當審查供應商和產品制造商的合法資質,要求其提供生產、銷售以及商品上使用的商標、專利等授權文件,留存交易合同、發票等憑證。
作為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也要盡量選擇官方網店下單,在第三方店鋪購買時,注意商品價格是否存在不合理的低價,可以要求賣家出具產品報告、授權證書等證明文件,收到貨物后從包裝、顏色、做工來辨別商品的真偽。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
(二)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四)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五)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
(七)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
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賠償數額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
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