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廣東省委關于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決定》正式公布,從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的節點功能、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以全省 122 個縣(市、區)、1609 個鄉鎮(街道)、2.65 萬個行政村(社區)為主體,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推動全省縣鎮村高質量發展,旨在在新起點上更好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認證認可是建立健全市場信任機制、 推動貿易便利化、 保障質量、促進產業資源優化組合的一種全球通用的市場治理機制。發揮認證認可作用,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為牽引,以城鄉融合發展為主要途徑,以構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為目標,壯大縣域綜合實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對推動百縣千鎮萬村建設高質量發展有積極意義。
一、認證認可對百千萬工程的意義
近年來,廣東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取得重要成果。同時也要看到,廣東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在縣、薄弱環節在鎮、最艱巨繁重的任務在農村。農村產品及服務體系如何得到有效保障,是其提升產品力、擴大市場面的重要舉措。認證認可在消除食品、農產品信息不對稱方面發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例如,隨著農業供給側改革進程的推進,有機產品認證可提高食品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影響力,既可以發揮貧困地區生態環境優越的先天優勢,實現精準扶貧,又可以為對外開放與擴大內需“雙輪驅動”提供強勁動力。
從認證認可的本質看,可為農村市場產品及服務供給提供價值鑒定。認證認可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質量管理、提高市場效率的基礎性制度,是市場監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質屬性是“傳遞信任,服務發展”。從我國農村市場狀況看,認證認可對農產品進入更大市場具有較強帶動作用。認證認可是基于技術手段,由利益相關者之外的第三方對與產品生產過程等有關的規定進行評價證實,以確保產品的“安全底線”,拉升產品的“質量高線”。
我國農村幅員遼闊,黃土地產生了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農產品,不同地域的產品差異大,風土人情各不相同。農產品要擴大市場覆蓋面,取得市場的價值認可,需要通過認證認可打破信息不對稱,取得公允的價值評價,獲得更廣大市場認可。
從認證認可的發展看,可為農村市場產品及服務供給提供全流程管理。認證認可已由基于過程管理的產品質量管理模式,發展至基于信息經濟學的新型管理范式,不斷從單一的生產領域向經濟、貿易、安全、環境等各領域擴展,不斷從國家公共產品向國際公共產品轉化,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實踐基礎。我國農產品也經歷了從看天吃飯的粗放模式逐步升級為追求更加考究、更具價值新產品的發展模式。不少農產品走綠色有機、環保低碳等新路徑,取得較高市場價值,也亟待通過認證認可為其價值進行“鑒定”。目前我國已基本建立了與國際接軌并適應國情的食品農產品認證體系,如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有機產品認證、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認證、ISO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等。
從認證認可的特征看,可為農村市場產品及服務供給開辟海外市場。19 世紀下半葉,隨著西方國家工業革命的爆發和工業標準化的誕生,對流通商品進行評價、監督成了各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剛需”,為提供公正信息、正確指導公眾購買商品,認證認可制度應運而生。該制度打破了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減少交易摩擦,節約交易成本,受到西方各國的普通推崇。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認證認可成為國家間公共產品和區域公共產品,各種國際組織開始實施以國際標準和規則為依據的國際認證認可制度。1995 年世界貿易組織《貿易技術壁壘協定》(WTO/TBT)正式生效,國際標準成為國際認證認可制度的基礎,認證認可的消費和受益范圍逐步擴展至全球,成為了全球公共產品。農產品進軍海外市場,認證認可是必由之路。
二、認證認可對百千萬工程的具體著力點
《中共廣東省委關于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決定》提出要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為落實該政策要求,廣東省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發展壯大絲苗米、嶺南蔬果、畜禽、水產、南藥、茶葉、花卉、油茶、竹等特色產業集群 ;做大做強“粵字號”農業知名品牌,發展預制菜等農產品精深加工,培育壯大鄉村旅游、數字農業等新業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的構建,離不開認證認可的技術支撐。在合理有效的政策和制度的支撐下,認證認可能夠推動行業結構優化演進,促進行業質量進步,助力行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進而推動出口產業發展水平提高,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
具體來說,認證認可對百千萬工程的實施大有裨益,在百千萬工程中將大有作為 :
一是高端認證的推行。結合綠色家電、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大力推廣應用綠色家電、智能家電、綠色建材等高端品質認證,推動質量認證與美麗鄉村建設、城鄉消費升級、特色優勢產業升級發展等方面深度融合 ;深入基層推廣應用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良好農業規范等食品農產品認證。
二是特色服務的認證。根據對全國農戶抽樣調查和部分省市農調隊調查的資料顯示,目前農村消費結構正在全面升級優化,相當一部分農村消費者已開始涉足高層次的消費領域,農村新的消費熱點已經出現,主要是農民的住房消費、教育消費、文化娛樂消費和交通通信消費等。認證認可通過對鄉村特色服務進行認證,強化鄉村民宿、養老、家政、物業管理等領域特色認證服務供給,可助力當地企業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和產品服務質量。
三是產業升級的指南。市場化是農業工業化發展的前提。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農民組織化程度低,市場的話語權太小,無法組織規模化、專門化、標準化、機械化的農業工業化大生產。通過認證引領,結合農村區位優勢,可以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專業生產帶,形成“市場需要——區域特色——專用生產——基地農業——龍頭企業——產業集群”的新型生產體系,推動產業升級。
四是市場監管的助手。受消費者的知識限制、獲取信息成本以及生產者對信息壟斷的影響,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現象,消費者對食品農產品的質量無法確定,監管部門對食品農產品也因信息鴻溝,難以進行高效監督。這在很大程度上引發了部分生產者違法生產加工的風險,給食品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留下隱患。認證認可體系以第三方評估為手段,邀請專業的人士對其進行評估審核,將審核結果進行公示,將生產加工企業對有關法規和技術規范符合程度以及是否具備生產加工安全過程的信息傳遞給消費者,使得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實現制度化和透明化,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監督者、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便于消費者對食品農產品的質量掌握,增加生產加工者的監督手段,為我國食品安全和質量保障打基礎。
三、認證認可助力百千萬工程的意見建議
據國家認監委 2021 年 2 月統計數據,全國共持續持有食品農產品管理體系證書 35489張,食品農產品產品認證證書 64548 張,這與全國 150 萬家食品生產企業相比,發展極不平衡。這也間接說明了消費市場并沒有對認證行業產生作用力,認證行業的推動力還主要來源于認證機構的盈利性,而不是消費者對認證產品的支付意愿。
從總體上看,認證認可制度在我國發展歷史較短,盡管逐步完善并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制度、機制、技術、人才、宣傳等方面仍存在進步的地方。認證認可服務百千萬工程,前景光明,但實踐中依然有較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
一是提高認證人才培養。認證認可工作的具體實施者是個人,個人能力素質對認證認可工作開展起到關鍵作用。要培養一批懂業務、懂專業、熟農村的專業認證隊伍,加強人員能力培養,推動認證認可工作在百千萬工程中發揮更大效能。
二是落實認證主體責任。要持之以恒保證認證公信力,認證認可機構要對認證認可評價、發證過程負主體責任,認證監管部門要對認證認可機構的監管負主體責任,獲證企業要對保障生產規范和產品質量持續符合認證要求負主體責任,各責任主體依據分工各負其責,嚴格落實責任主體意識,反對不正當競爭,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切實提高認證工作質量。
三是加大政府引領。認證認可能否被廣大消費者與社會公眾所了解、信任,也是認證認可事業的生命力所在。一方面要利用政府發布食品安全信息渠道來引導消費者關注、信任進而購買認證食品農產品,另一方面要擴大對認證企業的采信范圍,為認證產品提供便利,提高生產加工企業的認證品牌意識。
四是加強認證宣傳。要加強認證認可相關知識的科學宣傳,增加消費者對認證產品的關注度和認知度,提高認證認可的知名度和權威性,讓更多的企業和消費者了解質量認證的內涵,切實推動質量認證向消費者傳遞信任,積極營造良好氛圍,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