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有必要做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嗎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近幾年我國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和治理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書記就曾在談到食品安全監管時提出過“四個嚴”,強調要用嚴謹的標準、嚴格的監管、嚴厲的處罰、嚴肅的問責,來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但是,保障食品安全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由于生產的專z業化和分工的逐步細化,食品從原材料生產、加工,再到儲藏、運輸,直至銷售,每一環節都可能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發生。
為應對食品安全問題,世界各國相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而食品可追溯體系作為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工具,將食品鏈全過程的信息鏈接起來進行監控,被認為是實現食品“從農田到餐桌”全程質量安全的一種可行方案。一方面,既保證了食品出現問題能夠及時追溯,也保證了整個生產過程因標準化管理而保障質量;另一方面,食品可追溯體系的建立,從根本上保證食品安全的長期性與科學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那么企業現階段該如何把控保障生產食品的安全問題呢?據深圳方圓盛世(微信:fyssrz)介紹,企業可以引入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凡是通過認證的企業,在各項管理系統整合上已達到了國際標準,表明企業能持續穩定地向顧客提供預期和滿意的合格產品,在食品安全領域也可以幫助企業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有助于減少浪費和客戶投訴以及產生食品安全問題。
企業申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益處:
1.可以與貿易伙伴進行有組織的、有針對性的溝通。
2.在組織內部及食品鏈中實現資源利用z優化。
3.改善文獻資源管理。
4.加強計劃性,減少過程后的檢驗。
5.更加有效地對食品進行動態食品安全風險控制。
6.所有的控制措施都將進行風險分析。
7.對必備方案進行系統化管理。
8.由于關注終結果,該標準適用范圍廣泛。
9.可以作為決策的有效依據。
10.持續、穩定地提供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終產品,滿足顧客對要求。
11.更加有效的對食品進行動態安全風險控制。
12.通過減少冗余的系統審計而節約資源。
食品安全問題,盡管屬于偶發事件、個案問題,直接影響不大,但波及影響很大,尤其是對社會心理影響非常之大。發生了食品安全事件,整個品牌的信譽度直接就蕩然不存。甚至于會讓無辜的同行跟著倒大霉,曾經的3聚氰胺牛奶事件對全國奶業的損害,禽流感對整個家禽業的損害,都是極其巨大的。因此食品行業的企業需要抱持著“零容忍”著態度,并且進行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形成系統化。
我司相關服務項目:
1、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中國CNAS、美國ANAB、英國UKAS認可)
2、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中國CNAS、美國ANAB認可、英國UKAS認可)
3、OHSAS45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中國CNAS、美國ASAB認可)
4、GB/T50430工程施工企業質量管理體系(中國CNAS認可)
5、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中國CNAS認可)
6、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體系(中國CNAS認可)
7、HACC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管理體系(中國CNAS認可)
8、ISO20000信息技術服務管理體系(中國認監委批準、APMG授權)
9、HSE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中石油、中石化許可)
10、FSC(COC)森林管理體系認證(中國認監委批準、英國SA授權)
11、PEFC中國森林認證(認監委批準)
12、黨建認證(中國CNAS許可)
13、ISO13485醫療器械行業質量管理體系(中國認監委批準、UKAS認可)
14、GB/T23331能源管理體系認證(中國認監委批準)
15、TS16949企業行業管理體系認證(集團NQA公司合作)
16、AS9100航空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集團IMS公司合作)
17、企業信用評價AAA級信用企業申辦
企業有必要做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嗎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