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十張圖帶你了解“專精特新”發展背景
專精特新,即“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新穎化”,“專精特新”企業,是指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中小工業企業。“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底蘊是科技實力。
專精特新概念解析專精特新,即“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新穎化”,“專精特新”企業,是指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中小工業企業。“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底蘊是科技實力。
發展地位:專精特新已逐步上升為國家級戰略“專精特新”概念于2011年7月由工信部首次提出,隨后在《“十二五”中小企業規劃》中也提出將“專精特新”作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2018年末,工信部開展了首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2021年7月末,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發展“專精特新” 中小企業;2021年9月,北京交易所宣布設立,其核心是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
專精特新發展背景解讀內因1:我國中小企業規模龐大、貢獻突出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數量超過4000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9%,是市場主體中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
2018年末,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
內因2:我國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加大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體,但往往處于產業鏈弱勢地位。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去杠桿、去產能等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加大。2020年以來,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總體下行,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發展指數仍未恢復至2020年以前的水平。
內因3:我國制造業短板突出、“制造強國”亟待建設
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自“制造強國戰略”實施以來,制造業正由“三低一弱”走向“三高一強”,其中,技術創新是發展關鍵。中小企業作為制造業產業鏈中的重要參與者,對市場需求反應靈敏,適應需求進行創新的愿望強烈,是創新的主力軍和重要源泉,據工信部數據顯示,占全國企業總數99%的中小企業提供了大約65%的發明專利,75%的企業創新和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
內因4:旨在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
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通過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是服務“雙循環”格局的重要舉措。
外因1:全球貿易摩擦加劇、外部環境動蕩
當前,全球產業競爭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調整,受全球經濟下行、疫情沖擊等因素的影響,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貿易摩擦加劇。
例如,近年來美國加緊了對我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制裁和打壓,為使中國高科技發展與美國“脫鉤”,其對華高技術出口管制、供應鏈連環打擊方面在范圍、影響、劇烈程度上都達到空前新高。
外因2:高新科技發展遭遇“卡脖子”
“中興事件”爆發后, 2018年4月19日,《科技日報》以“是什么卡了我們的脖子”為題,推出了一組由35篇報道組成的專欄,系統性地向公眾介紹了我國在哪些核心、關鍵領域還受制于人。
“卡脖子”問題的本質是“技術壟斷”,體現了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一些產業發展需要的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這不僅制約了產業升級和發展,也卡住了國家經濟的“命脈”。
總體而言,面對國內經濟發展短板及外部環境的動蕩,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是解決“卡脖子”問題的利器,是構建“制造強國”的必經之路。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