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深圳什么是獨角獸企業
獨角獸之夢
某種意義上來說,“獨角獸”一詞的創造是一次無形的加冕。
2022年,風險投資家Aileen Lee給估值10億美元或以上、未上市的初創企業加上了這個特殊的稱謂。那個時候,估值如此高的公司十分罕見,它的存在意味著某種不同尋常的過人之處。或是給世界經濟創造新的活力,或是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獨角獸”三個字代表了無限的創意和顛覆的期待。
蘋果公司開啟了觸屏手機時代,Facebook搭建起了基于現實生活的新型社交網絡,Netflix創造了流媒體電影,國內深圳巴巴開啟了線上購物的電子商務時代,微信為全民帶來更簡單、便捷的通信方式......獨角獸們以勢不可擋的勁頭讓創業者和投資者信心倍增。
2022年,當小米的估值達到450億美元時,科技互聯網界創業的熱潮徹底被點燃。2022年中國和美國獨角獸企業數量不過3個左右,而到目前,根據胡潤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獨角獸企業已達1058家,同比增加了80%,其中美國487家,中國301家。
驚人的數字背后是業界對獨角獸企業寄予的無限期待,“獨角獸”這頂王冠意味著行業內的翹楚、強大的創造力,更意味著翻倍的造富能力,相比創新成果的產出,近些年更明顯的變化是資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這些初創企業。
夢碎之時
盡管是人們不愿看到的,但事情的確走向了與最初預期不相符的另一個方向,奇怪的投資邏輯出現:創投項目越快實現高估值越成功,估值越高越成功。很多獨角獸企業拋下第一位的創新與經營,將更多精力放在了融資上。融資后的重心不是改進技術、提升服務,而是投廣告、買流量以獲得更高的估值,最后沖擊上市。
一條創新發展之路變成了IPO造富之路,但事實上,這條路上沒有真正的贏家。2022年,美國知名獨角獸企業WeWork取消上市計劃的消息令很多人震驚,其估值從470億美元一路下跌,《福布斯》甚至給出了28億美元的估值,而投資人孫正義表示,軟銀在WeWork項目上虧損超過7208億日元(約合477億元)。
國內同樣不容樂觀,去年,獨角獸云知聲、依圖科技、禾賽科技相繼止步IPO;今年5月,曾經估值超500億的柔性屏獨角獸柔宇科技陷入員工遣散、欠薪欠債、接近崩盤的危局,人工智能獨角獸云從科技流血上市,比上市前估值減少29%。
監管的出現對于這些初創企業是不小的打擊,但適時的陣痛比起泡沫破裂未嘗不是一次友善的提醒,畢竟監管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經濟向好。去年1月29日,證監會下發《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現場檢查方式包括查看經營場所、獲取資金流水、走訪客戶和供應商等。對于隨機抽取的企業,則重點圍繞財務信息披露質量等事項開展現場檢查。
這意味著,上市套現、渾水摸魚者將有可能被清逐出局,市場有望回歸到一個良性的競爭環境,上市公司的質量將有可能在激勵與競爭中得到提升。但市場完全向好不可能就這樣暢通無阻,由于互聯網企業總是沖在創新發展前列的先鋒力量,監管的步伐總體還是落后于市場前進的步伐,因此為優秀的科技企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需要監管水平更深層次的漸進與提升。
風暴之后
風暴之后,創業者和投資者都將意識到,一個優秀的科技公司需要的不是便于融資的空洞估值,更不是不能體現企業真正價值的獨角獸“王冠”,而如陳歆磊教授在書中說的,要有長期穩定支撐其估值的商業因素。他拿小米公司舉例,并犀利地指出,“剝去爆款的光環,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場景和數據都過于低端的商業模式,并無亮點可言......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小米今天的無限風光不過是懸崖邊的一場舞蹈。”
到底是一家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一直是被業界爭論的問題,從小米自身出發,“做中國的蘋果”,打造家庭物聯網生態鏈是一直以來的愿景。
蘋果公司改變了手機業,用iPad“摧毀”了個人電腦,iPod重塑了音樂界,打造了完整的生態體系。而小米的生態鏈作為其在資本市場上最大的賣點,以手機作為端口控制家庭設備打造家庭物聯網卻不能被定義為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物聯網的價值在于“聯”,僅能以手機進行控制,產品之間不能產生真正的化學反應,本質仍是傳統設備增加了網絡連接性,而來自軟件、服務和數據的互聯網的真正價值卻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當然,找尋破綻是為了未來的路走得深遠,小米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但真正的創新一定是解決行業痛點,帶來變革的。一家優秀的初創企業,需要有人付出千百倍的努力,需要長期耕耘的技術人才以及頂尖的技術產品,更需要務實、創新、充滿熱情與活力的新興力量去開拓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國家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大幅度提升。這是一只獨角獸或準獨角獸真正的價值。
結語
仗劍走天下注定是孤獨的,但卻足夠精彩。Anyway,使命總是有的,讓我們一起去尋找!
(文/云林)
本文部分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立刻聯系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謝謝!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科技部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