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領域標準必要專利的專利無效率和訴訟
當我們說標準必要專利時,基本就是指通信領域和音視頻領域的標準必要專利(SEP)。
音視頻領域的標準必要專利權人一直在暗中收費,比如MPEG標準組織的專利池專利權人;通信領域的標準必要專利權人則一直處于明爭暗斗狀態。
自然而然,我們看到的基本是關于通信領域標準必要專利的榜單、許可費和訴訟類文章,主要的專利權人包括華為、中興、高通、愛立信、諾基亞、三星、LG、英特爾和夏普。
先閱讀兩篇文章便于了解標準必要專利和5G通信領域的SEP狀況:
標準必要專利(SEP)真的很不一般
我國公司的5G標準必要專利真正實力可能沒那么領先
通信領域專利廣泛應用于手機、電腦、pad、智能汽車和智能家居產業。
以手機產業為例,手機生產商、代工廠和通信元件供應商都可能面臨SEP專利權人收費,如手機生產商如蘋果、三星、華為、OPPO和小米;代工廠如富士康、和碩、華勤、OPPO和比亞迪;通信元件供應商如高通、三星、博通、聯發科、Qorvo和英特爾。
上述通信產業公司與通信SEP專利權人之間發生專利糾紛是必然的,發生糾紛的原因為是否要付專利費、誰付費和付多少費。
在我國發生了多起國內外公司的通信領域專利侵權糾紛,當專利權人發起專利侵權訴訟,被訴侵權人則通常選擇無效涉案專利。
本文將對四起專利訴訟的專利無效結果進行分析,一是專利權人選擇SEP專利起訴的比例,二是涉案SEP專利的無效結果。
選取的四起專利訴訟為:中興和華為、華為和三星、夏普和OPPO、高通和蘋果,分別代表國內公司互訴、國內公司訴國外公司、國外公司訴國內公司、國外公司訴國外公司。
國內公司互訴:中興和華為
雙方互訴始于2011年,華為在歐洲對中興發起專利侵權訴訟,中興則在中國發起反擊,之后雙方在國內訴訟的涉案專利近100件,直至雙方在2017年1月達成和解。
中興對華為發起了47起專利無效,SEP專利12件,占比25.5%;無效決定中維持有效32起,占比68.1%,全部無效7起,占比14.9%。
華為對中興發起了35起專利無效,SEP專利14件,占比40%;無效決定中維持有效24起,占比68.6%,全部無效8起,占比22.9%。
國內公司訴國外公司:華為和三星
華為于2016年5月在美國和深圳對三星發起專利侵權訴訟,之后進入互訴階段,雙方在國內訴訟的涉案專利近40件,直至雙方在2023年2月達成和解,華為在雙方和解之前是占據主導權的,三星在國內多次敗訴且面臨禁售。
三星對華為發起了13起專利無效,SEP專利4件,占比30.8%;無效決定中維持有效6起,占比46.2%,全部無效3起,占比23.1%。
華為對三星發起了22起專利無效,SEP專利14件,占比63.6%;無效決定中維持有效6起,占比27.3%,全部無效13起,占比59.1%。
國外公司訴國內公司:夏普和OPPO
夏普于今年年初在日本、歐洲和中國發起對OPPO的專利侵權訴訟,OPPO選擇在深圳起訴夏普違反FRAND原則和在日本起訴夏普侵權其快充技術。
目前僅查詢到OPPO對夏普發起的專利無效數據,而且雙方專利訴訟尚未結束,傳聞OPPO對夏普發起了數十件專利無效,因而專利無效數據仍會增加。
OPPO對夏普發起了11起專利無效,SEP專利11件,占比100%;無效決定中維持有效2起,占比18.2%,全部無效7起,占比63.6%。
國外公司訴國外公司:高通和蘋果
這起專利訴訟的有趣之處是糾紛始于蘋果公司對高通先提起了索賠10億美元的訴訟,指控這家芯片制造商對其芯片產品收費過高,發生于2017年1月,相當于是實施專利權人向專利權人發起索賠,結果必然是作為專利權人的高通向蘋果公司發起專利侵權訴訟。
蘋果公司對高通是沒有專利侵權反擊機會的,同時在專利侵權訴訟中也必然是失敗的,蘋果公司的初衷是降低許可費,最終蘋果公司和高通于2023年4月達成和解。
蘋果公司對高通發起了35起專利無效,SEP專利8件,占比22.9%;無效決定中維持有效20起,占比57.1%,全部無效5起,占比14.3%。
用兩個圖表概述和展示上述單項數據
上述合計專利無效163起,SEP占比38.7%,無效決定中維持有效占比55.2%,全部無效占比26.4%。
四個可探討的觀點:
1、通信領域技術實力越強的華為和高通,專利訴訟的SEP占比越低。
2、通信領域專利實力越強的華為和高通,專利權全部無效率越低。
3、三星和夏普的專利權被全部無效率均約為60%,偏高。
4、和解是通信領域巨頭們專利訴訟的最終結果。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