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運行
組織應建立、實施、控制并保持滿足環境管理體系要求以及實施6.1和6.2所識別的措施所需的過程,通過:
--建立過程的運行準則;
--按照運行準則實施過程控制。
注:控制可包括工程控制和程序。控制可按層級(例如:消除、替代、管理)實施,開可單獨使用或結合使用。
組織應對計劃內的變更進行控制,并對非預期變更的后果予以評審,必要時,應采取措施降低任何不利影響。
組織應確保對外包過程實施控制或施加影響,應在環境管理體系內規定對這些過程實施控制或施加影響的類型與程度。
從生命周期觀點出發,組織應:
a)適當時,制定控制措施,確保在產品或服務的設計和開發過程中,落實其環境要求,此時應考慮生命周期的每一階段;
b)適當時,確定產品和服務采購的環境要求;
c)與外部供方(包括合同方)溝通組織的相關環境要求;
d)考慮提供與其產品或服務的運輸或交付、使用、壽命結束后處理和最終處置相關的潛在重大環境影響的信息的需求。
組織應保持必要程度的文件化信息,以確信過程已按策劃得到實施。
【理解要點】
1.組織應當確保其運行及相關過程以受控的方式進行,以履行其環境方針的承諾,實現環境目標和管理其重要環境因素、合規義務以及需應對的風險和機遇。為策劃有效和高效的運行控制,組織應當確定何處需要這種控制,以及實施控制的目的。組織應當確定滿足自身需求的控制的類型和程度。為使運行控制持續有效,所選擇的運行控制應當得到保持并定期評價。
2.在確定必要的控制,或考慮改變現有控制時,組織應當考慮需應對的風險和機遇,以及可能導致的任何非預期結果。組織應當對計劃內的變更進行控制,并對非預期變更的后果予以評審,必要時,應當采取措施減輕任何不利影響。
3.在考慮對不利環境影響實施控制時,組織可以參照下述層級:
--消除,如禁止使用PCBs、CFCs等;
--替代, 如用水基涂料替代溶劑基涂料;
--工程控制,如排放控制,污染削減技術等;
--管理控制,如程序、目視化管理、工作指令、安全數據表(SDS/ MSDS/CSDS)等。
4.為避免出現偏離環境方針、環境目標和合規義務的情況,適當時可創建文件化信息來說明,例如:
--應當實施的活動的具體順序;
--有關人員的必要資格,包括所需的技能;
--應當保持在限定范圍內的關鍵變量,例如:時間的、物理的、生物的變量;
--所用材料的特性;
--所用基礎設施的特性;
--過程產品的特性。
5.組織可采用運行控制,用以:
--管理所識別的重要環境因素;
--確保履行合規義務;
--實現環境目標并確保與環境方針(包括保護環境、污染預防和持續改進的承諾)相一致;
--避免不利于環境或組織的影響或使其最小化;
--使機遇最大化。
6.基于環境管理體系范圍和6.1與6.2中確定的措施,組織應當運用生命周期觀點確定必要的運行控制,包括相關職能的運行控制要求,例如:研究和開發,設計;銷售、市場、采購和設施管理等。
7.組織應當在其環境管理體系內,規定適用于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實施控制或施加影響的類型和程度。
生命周期觀點應當盡可能早地予以考慮,即在設計和開發過程就加以考慮。這將為改進活動、過程、產品或服務的總體環境績效提供更好的機會,并且可以幫助組織降低將不利環境影響轉移到其他階段的可能性。這將為組織和環境保護帶來更大價值。
許多組織的重要環境因素可能存在于產品或服務的使用階段,或存在于組織所提供的使用信息中。
對重要環境因素施加影響的方法示例可包括:
--提供如何管理有關環境影響的培訓;
--提供便利的獲取信息的途徑(例如:在網站上,“常見問題解答”);
--建立分享信息的用戶群,并保持用戶的最新狀態。
8.適用時,組織應當考慮外部供方和外包過程對組織管理其環境因素和履行合規義務的能力將產生怎樣的影響。組織可以建立所需的運行控制,例如:文件化程序、合同,或與供應商的協議,或最終用戶使用說明書,并適當時與合同方、供方和用戶就這些信息進行交流。組織應當應對外包過程實施控制或施加影響。外包過程是滿足下述全部條件的一種過程:
--其職能或過程對構成組織整體職能是必須的;
--其職能或過程對環境管理體系實現預期結果是必需的;
--組織對該職能或過程符合要求保有責任;
--組織與外部供方存在一定關系,例如,相關方會認為該過程是由組織實施的。
設計可以指 新產品開發,然而現有產品也會需要重新設計或改進。關于設計過程中的生命周期觀點的更多信息可參見ISO14006和GB/T24062。關于產品的更多信息可參見GB/T24020\GB/T24021、GB/T24024、GB/24025、ISO14046和ISO/TS14067。
9.運行控制措施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例如:程序、作業指導書、物理控制、選用有能力的人員,或這些措施的任意組合。具體控制方法的選擇取決于多種影響因素,如實施運行的人員的技能和經驗,以及運行本身的復雜程度和環境重要性。為提高實施控制的能力,組織可以連貫一致的方式選取策劃和建立過程。
10.建立運行控制措施一般方法包括:
--選擇控制方法;
--選擇可接受的運行準則,例如設備的操作特性、尺寸、重量或溫度;
--根據需要建立過程, 規定如何策劃、實施 和控制所識別的運行;
-- 根據需要將這些過程形成文件,可采用指令、標示牌、表格、視頻、照片等形式;
--采用技術手段,如自動化系統、材料、設備和軟件。
運行控制措施也可包括規定測量、監視和評價要求,以及確定運行準則是否得到滿足的要求。
一旦建立了運行控制,組織就應當對這些控制的持續實施和有效性進行監視,同時也應當策劃和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
8.2應急準備和響應
組織應建立、實施并保持對6.1.1中識別的潛在緊急情況進行應急準備并做出響應所需的過程。
組織應:
a)通過策劃的措施做好響應緊急情況的準備,以預防或減輕它所帶來的不利環境影響;
b)對實際發生的緊急情況做出響應;
c)根據緊急情況和潛在環境影響的程度,采取相適應的措施以預防或減輕緊急情況帶來的后果;
d)可行時,定期試驗所策劃的響應措施;
e)定期評審并修訂過程和策劃的響應措施,特別是發生緊急情況后或進行試驗后;
f)適當時,向有關的相關方,包括在組織控制下工作的人員提供與應急準備和響應相關的信息和培訓。
組織應保持必要程度的文件化信息,以確信過程能按策劃得到實施。
【理解要點】
1.在對緊急情況做響應準備時,組織應當考慮可能產生的初始環境影響,以及由于響應初始環境影響而可能導致的任何二次環境影響。例如:在應對火災的過程中,應當考慮空氣污染的可能性。
2.在對可合理預見的緊急情況做響應準備時,應當特別注意啟動和關閉以及異常的運行狀況。緊急情況的確定可參見6.1.1。
3.組織應當為不同類型的緊急情況做響應準備,如化學物質的小范圍泄漏、排放治理設備的故障,或大范圍的嚴重危害人類和環境的情況等。組織應當針對每種可合理預見的緊急情況做響應準備。
4.每個組織都有責任制定適合其特別需求的應急準備和響應計劃。在制定計劃時,組織應當考慮:
--實際的和潛在的外部環境狀況,包括自然災害;
--現場危害因素的性質,例如:易燃液體、儲罐、 壓縮氣體,以及在泄漏或意外釋放事件中采取的措施;
--最可能的緊急情況類型和規模;
--需要的設備和資源;
--附近實施(例如:工廠、道路、鐵路)發生緊急情況的可能性;
--響應緊急情況的最適當的方法;
--將環境危害最小化所需的措施;
--應急組織和職責;
--疏散路線和集合點;
--關鍵人員和援助機構名錄,包括:具體聯絡方式,如消防部門和泄露清理服務機構;
--從鄰近組織獲得緊急情況所采取的減輕和響應措施;
--緊急情況后評估過程,包括對策劃的應急響應措施的評價,以確定和實施糾正和預防措施;
定期實驗應急響應程序;
--關于危險物質的信息,包括每種材料對環境的潛在影響,以及意外釋放事件中采取的措施;
--培訓或能力要求,包括對參與應急響應的人員和驗證培訓有效性的要求。
5.在策劃應急準備時,可以與業務連續性和職業健康安全有關的其他管理體系聯系起來一并考慮。
6.組織應當保持必要程度的文件化信息,其詳盡程度應使人確信應急準備和響應所需的過程能按策劃得以實施。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