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認監委公告 2019 年第 21 號):為有機市場筑牢品質基石
在健康飲食理念盛行的當下,有機產品以其天然、綠色、無污染的特性,成為眾多消費者的心頭好。然而,有機產品市場的不規范現象卻如影隨形。虛假標注有機身份、認證過程敷衍了事等問題頻發,讓消費者在選購有機產品時憂心忡忡,難以分辨產品的真實品質。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認監委公告 2019 年第 21 號) 橫空出世,為有機產品市場的規范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出臺背景
隨著消費者對有機產品的認知度和需求持續攀升,有機產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這本應是行業蓬勃發展的契機,但部分不良商家卻妄圖從中謀取不當利益。一些企業無視有機生產標準,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學合成農藥、化肥,卻仍將產品標榜為有機;個別認證機構也未能堅守職業操守,為追求經濟效益,降低認證門檻,使得一些名不副實的 “有機產品” 充斥市場。這些亂象不僅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也對整個有機產業的聲譽造成了極大沖擊,阻礙了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此嚴峻形勢下,《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認監委公告 2019 年第 21 號) 應運而生,旨在全面加強對有機產品認證的管理與監督,重塑有機產品市場的良好秩序。
二、認證申請與受理詳解
(一)認證委托人資質條件
欲申請有機產品認證的生產者、加工者,即認證委托人,必須首先確保自身具備合法合規的經營資質。無論是單打獨斗的個體農戶,還是規模化運作的農業合作社、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都需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注冊登記,持有有效的營業執照,以證明其經營的合法性 。同時,其生產、加工活動必須嚴格契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以及產業政策的要求。例如,農產品生產基地的選址至關重要,應遠離工業污染源、垃圾填埋場、交通主干道等區域,防止有害物質對生產環境造成污染,從源頭上為有機產品的高品質生產提供堅實保障。
(二)申請材料清單
認證委托人向認證機構提出認證申請時,需精心準備并提交一系列詳盡且全面的材料 。申請書作為首要材料,應清晰闡述企業的基本信息,包括企業名稱、注冊地址、聯系方式等;生產規模方面,需明確種植面積、養殖數量、加工產能等數據;產品種類則要具體到每一個細分品類。調查表需如實填寫生產基地的地理位置,精確到經緯度坐標;土壤狀況方面,涵蓋土壤類型、肥力水平、酸堿度等指標;水源條件要說明水源類型(如地表水、地下水)、水質狀況等;此外,還需詳細記錄過去幾年的農事操作記錄,包括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環節的具體情況。加工工藝流程需精確到每一個生產步驟,從原料的預處理(如清洗、分揀)到加工過程中的烹飪、發酵、提取等核心環節,再到成品的包裝工序,都要有細致入微的說明。若涉及加工產品,產品配方需明確各種原料的比例,確保成分清晰透明。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的投入品清單也不可或缺,要詳細列出肥料、農藥(僅限有機生產允許范圍內的)、添加劑等的名稱、來源(生產廠家、供應商)、使用方法及用量等信息,為認證機構的審核工作提供詳實可靠的數據支撐 。
(三)認證機構受理流程
認證機構在收到認證委托人提交的申請材料后,需在 10 個工作日內迅速啟動嚴格的材料審核流程 。在審核過程中,認證機構的專業審核人員會秉持嚴謹負責的態度,仔細核對每一項材料。他們會逐一檢查信息是否存在遺漏、數據之間是否存在邏輯矛盾,以及各項內容是否符合有機產品認證標準的要求。一旦發現申請材料存在問題,認證機構會在第一時間以書面形式通知認證委托人 。通知內容會明確指出問題所在,例如申請書某一關鍵信息填寫錯誤、調查表中某一數據缺失等,并告知認證委托人補充或修改材料的具體要求與期限,通常會給予合理的時間范圍,以便認證委托人能夠有條不紊地完成材料的完善工作。只有當申請材料齊全、準確無誤且完全符合要求時,認證機構才會正式受理認證委托 。并且,在對認證委托人實施現場檢查前 5 個工作日內,認證機構需將認證委托人的基本信息、認證檢查方案等關鍵內容報送至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確定的信息系統,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與共享,便于監管部門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 。
三、有機產品生產與加工規范
(一)生產環節嚴格標準
- 土地與環境要求:有機產品生產基地的土地必須處于良好的生態環境之中,土壤的重金屬含量、農藥殘留等指標需滿足極為嚴格的標準 。一般而言,常規農田若要轉變為有機產品生產基地,需歷經 2 - 3 年的轉換期。在轉換期內,嚴禁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物質,而是通過種植綠肥作物(如紫云英、苜蓿等),利用其固氮作用增加土壤肥力;采用合理的輪作制度,如豆類與谷類作物輪作,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從而確保土壤逐步達到有機生產的嚴苛要求 。同時,生產基地周邊應設置適當的隔離帶,例如種植寬度適宜的樹林,利用樹木的屏障作用,阻擋周邊常規農田的農藥、化肥等污染物漂移進入;或者借助自然河流形成天然隔離,為有機產品生產營造純凈的環境空間 。
- 種子與種苗選擇:有機生產應將有機種子或種苗作為首選 。若因特殊原因,如某些珍稀品種或當地適應性品種暫時無法獲得有機來源,在經過認證機構的嚴格批準后,可使用未經禁用物質處理的常規種子或種苗 。在挑選種子和種苗時,除了要考慮其是否符合有機生產要求外,還需充分考量其對當地氣候條件(如溫度、降水、光照時長)、土壤條件(如土壤質地、酸堿度、肥力)的適應性 。例如,在氣候寒冷干燥的地區,應優先選擇耐寒、耐旱性強的品種;在土壤肥力較低的酸性土壤區域,選擇對土壤肥力要求相對不高且能適應酸性環境、改良土壤的品種。此外,注重遺傳多樣性也至關重要,避免單一品種種植帶來的病蟲害易發性和生態系統脆弱性問題,保障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和生態系統的穩定平衡 。
- 病蟲害防治手段:有機生產堅決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來防治病蟲害,轉而大力倡導采用綜合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方面,通過科學合理地規劃種植密度,避免植株過于密集導致通風不良、病蟲害滋生;實施輪作、間作等種植模式,如在果園中,將果樹與豆類植物間作,利用豆類植物的根瘤菌固氮作用改善土壤肥力,同時改變果園的生態環境,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幾率 。物理防治可采用多種手段,如在農田周圍設置防蟲網,阻擋害蟲飛入;安裝誘蟲燈,利用害蟲的趨光性進行誘捕;懸掛黃板,吸引并黏住有翅蚜蟲、白粉虱等害蟲 。生物防治則巧妙利用害蟲的天敵,如在蔬菜大棚中釋放捕食螨來控制紅蜘蛛的數量;使用蘇云金芽孢桿菌等微生物農藥,對鱗翅目害蟲(如菜青蟲、棉鈴蟲)進行綠色防控,既有效控制病蟲害,又減少對環境和有益生物的危害 。
(二)加工環節質量把控
- 原料來源限定:有機加工產品所使用的原料必須源自有機生產體系,或者是采用有機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產品 。其中,有機原料的比例(不包括水和鹽)應等于或高于 95%,只有滿足這一條件,產品才能在其包裝或標簽上堂堂正正地標注 “有機” 字樣 。對于剩余不足 5%的原料,必須嚴格符合相關標準規定,且絕對不能是基因改造生物及其衍生物 。以有機果汁加工為例,果汁原料必須 100% 來自有機種植的水果,從源頭確保果汁的有機品質;在有機餅干制作中,小麥粉、油脂等主要原料需為有機原料,而其他少量添加劑,如酵母、鹽等,也需符合有機產品加工的相關要求,保證餅干的每一個成分都符合有機標準 。
- 添加劑與加工助劑使用準則:在有機產品加工過程中,嚴禁使用化學合成的食品添加劑(如人工合成色素、香精、防腐劑)、化學合成的加工助劑 。允許使用的添加劑和加工助劑必須嚴格限定在有機產品國家標準中規定的范圍之內,并且要遵循相應的使用限量 。例如,在有機食品加工中,可使用從天然植物中提取的香草精作為香料,為食品增添自然的香氣;采用木糖醇等天然甜味劑替代人工合成甜味劑,滿足消費者對甜味的需求,同時保障產品的有機屬性 。在有機紡織品加工中,使用的染料應是天然植物染料,如用茜草提取的紅色染料、用靛藍提取的藍色染料等,或者是符合標準的環保型染料,避免傳統化學染料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危害 。
- 加工過程防污染措施:為有效防止有機產品在加工過程中受到污染,加工企業需精心構建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 。加工車間的環境衛生至關重要,地面應采用防滑、易清潔的材料鋪設,便于日常清潔與消毒;墻壁可安裝易于清洗的瓷磚,減少灰塵和微生物的附著 。設備在加工不同批次產品或不同種類產品前,必須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洗和消毒,例如食品加工設備在每次使用后,需先用清水沖洗,再用符合衛生標準的消毒劑進行消毒,最后用清水再次沖洗,確保設備無殘留污染物,避免交叉污染 。在物料輸送環節,要使用符合衛生標準的管道或容器,防止物料在輸送過程中被污染;儲存環節同樣關鍵,需使用專用的儲存設備,如有機食品應儲存在清潔、干燥、通風良好的倉庫中,避免與其他非有機產品混放,防止二次污染 。
四、認證標志使用與管理規定
(一)認證標志樣式與含義
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志獨具匠心,以人手和葉片作為核心創意元素 。標志的中心是一個由綠色線條勾勒而成的圓形,這個圓形寓意著地球,生動地體現了有機產品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 。圓形內部,一只手向上輕柔地托著一片綠色的葉片,象征著人類對自然和生命的悉心呵護,同時也彰顯了有機產品源于自然、綠色健康的品質特性 。標志上清晰標明 “中國有機產品” 和英文 “ORGANIC” 字樣,下方則是獨一無二的 18 位有機碼,每一個有機碼都如同產品的專屬 “身份證”,消費者可通過官方指定渠道,輸入有機碼查詢該產品的詳細認證信息,輕松辨別產品真偽 。
(二)標志使用條件與范圍
只有成功通過認證機構認證,并且處于認證證書有效期內的有機產品,才具備在產品或其最小銷售包裝上加施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志的資格 。對于有機配料含量(不包括水和鹽)等于或高于 95%的加工產品,在獲得有機產品認證后,可在產品本體、產品包裝及標簽顯著位置標注 “有機” 字樣,并加施認證標志,向消費者明確展示產品的有機身份 。當有機配料含量在 70% - 95%之間時,產品只能在名稱前標注 “有機配料生產”,但嚴禁使用有機產品認證標志,避免誤導消費者 。而有機配料含量低于 70%的產品,則絕對不能在產品名稱、包裝及標簽上標注任何與有機相關的具有誤導性的文字和圖案,確保消費者能夠準確獲取產品信息 。例如,一瓶有機牛奶,若其有機原料含量達到 95% 以上,且通過正規認證,可在牛奶瓶身醒目位置標注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及 “有機牛奶” 字樣,讓消費者一眼識別;若某款餅干有機配料含量為 80%,可標注 “有機配料生產的餅干”,但瓶身不能出現認證標志 。
(三)對標志使用違規行為的處罰
對于違規使用有機產品認證標志的行為,監管部門將秉持零容忍的態度,依法予以嚴厲打擊和懲處 。一旦發現企業在未獲得有機產品認證的情況下,擅自使用有機產品認證標志,試圖以假亂真、欺騙消費者;或者在獲證產品的認證證書過期、被暫?;虺蜂N后,仍繼續使用認證標志,誤導消費者;以及偽造、變造、冒用、非法買賣、轉讓、涂改有機產品認證標志等嚴重違法行為,監管部門將責令其立即改正,并根據情節輕重處以相應罰款 。情節特別嚴重的,還將依法撤銷其認證證書,并向社會公開曝光,使其違法行為無所遁形 。同時,認證機構若對不符合認證標準的產品違規發放認證證書,或者對認證標志使用監管不力,未能履行應盡職責,也將面臨相應的行政處罰 。通過嚴格的處罰措施,形成強大的威懾力,切實維護有機產品認證標志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有力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
《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認監委公告 2019 年第 21 號) 猶如一把高懸的利劍,為有機產品市場的規范運行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指導與約束 。廣大消費者在選購有機產品時,請務必保持警惕,仔細查看產品是否擁有合法有效的認證標志和有機碼,并通過官方正規渠道核實認證信息,堅決避免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切實維護自身的消費權益 。有機產品生產企業要將規則牢記于心,嚴格遵守各項規定,誠信經營,以優質的產品贏得消費者的信賴和市場的認可,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認證機構要切實履行職責,嚴格按照規則開展認證工作,加強對認證全過程的監管,確保認證結果的公正、準確 。讓我們齊心協力,共同遵循《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認監委公告 2019 年第 21 號) ,為有機產品市場營造一個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讓真正的有機產品走進千家萬戶,為人們的健康生活注入綠色活力 。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