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推行SA8000是數百年來工人運動的目標
就在國內大多數企業(yè)還懵然不覺之時,社會責任認證標準—SA8000標準認證已悄然浮出水面:從5月1日起,美國、歐盟將開始強制推廣SA8000標準,要求跨國公司在采購商品時要審查對方企業(yè)是否達到這一標準,如不達標,必須取消訂單。
不言而喻,中國特別是珠三角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即將感受到SA8000所帶來的劇烈沖擊。事實上,在SA8000還沒有全面推行之前,已有多家企業(yè)因為達不到這一標準而失去了數以百萬美元計的訂單,更有企業(yè)因國外采購的銳減而不得不關門倒閉,以致國內相關企業(yè)一片叫苦連天之聲,更有學者認為這是美國人有意設置的貿易壁壘。
當然,美國、歐盟等對這一標準的強力鼓噪有其自身利益的考慮,因為這樣可以大幅度增加發(fā)展中國家勞動密集型企業(yè)的工資、環(huán)境方面的成本,降低其競爭力。但無論如何,促進工人工作條件的改善是沒錯的,我們都應該做到這一點。
據調查,珠三角地區(qū)的手外科病室里住的病人基本上都屬于工傷;《工人日報》曾報道,僅1998年在廣東某市外資企業(yè)打工的工人,一年里就被機器切斷了10000多根手指;在一些企業(yè)里,工人每天在粉塵飛揚的車間工作達16小時、在悶熱如蒸籠的宿舍里睡眠不足5小時的情況極為平常。可以想見,只要有資本的存在,最大限度地汲取工人每一滴血汗的動力就永遠不會消失,特別是在那些傳統(tǒng)工業(yè)中,工人們被工具化、非人化—即馬克思所說的“異化”的現象特別嚴重。
“以人為本”的經濟倫理在近幾年才受到人們的重視,但可惜的是,由于多種原因,已經出臺的法律、政策、措施難以達成這一美好愿望。而SA8000標準的推行正是借助外力達成工人待遇改善的良機。就這個標準本身及其宗旨來看,我看不出任何“陰謀”的成分,甚至有些標準要低于我國的《勞動法》。對國內企業(yè)來說,積極應對和檢視自身,恐怕比一味不負責任的磨蹭和抱怨更加可取。畢竟,曾經是19世紀資本主義活生生的寫照在今天重現,是文明社會的恥辱;而如果我們還以諸多借口反對這一條款的話,那簡直是奇恥大辱。
所以真正應該考慮的,不是美國人有何用心的問題,而是這樣的問題:SA8000社會責任條款是不是真正對工人有利?
兩年前,深圳某玩具廠使用400名童工包裝玩具的消息引起全球轟動。這家深圳玩具廠供應著美國的多家玩具零售商。美國客戶立刻委托調查小組前往調查,雖未發(fā)現童工,但確認工廠存在加班加點嚴重和工資偏低的問題,并且廠方還多次提供虛假資料,因此取消了該工廠及關聯(lián)企業(yè)的供應商資格,其它客戶也相繼取消了訂單。最后這家有近8000名工人的集團公司被迫關閉。
但問題在于,許多任務人寧可忍受非人道的工作條件,也不愿失業(yè)。使這樣的工廠倒閉真的符合他們的利益嗎?這恐怕是SA8000所不得不回答的最嚴厲的質問,即如何在更廣泛的領域內對工人負責?當然,這也不單單是企業(yè)所能解決的問題。不過,換一個角度來思考,當整個經濟環(huán)境都要求企業(yè)主必須這樣做—如果想要開工廠賺錢,首先就要保障工人的合法權益,那么辦企業(yè)賺錢的動力也就成為他們改善工人待遇的動力,而所謂今天的這些“高要求”就會成為常態(tài)。
將勞工權利與訂單掛鉤,是經濟領域內的一次革命性變革。它標志著經濟以人為本的時代的來臨。如果說ISO9000標準針對的是產品的質量、ISO14000標準針對的是環(huán)境質量的話,那么SA8000標準關注的就是人的生存質量。工人在經濟生活中的角色理應從單純的工具人、“機器的延伸”,到某種主動性的發(fā)揮,直至成為生產的主人。事實上,這也是幾百年來工人運動所始終追求的目標。
今天通過對《歐美推行SA8000是數百年來工人運動的目標》的學習,相信你對認證有更好的認識。如果要辦理相關認證,請聯(lián)系我們吧。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yè)企業(yè)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yè)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guī)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yè)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guī)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huán)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yè)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guī),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jiān)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fā)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lián)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