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專利運營”?
從一般概念而言,專利運營是指“專利資產”的運營。狹義而言,可以是指與專利資產的管理、評估、許可、轉讓、侵權訴訟、作價投資、質押融資等相關的一系列活動。廣義而言,一切圍繞專利資產的產生、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均可視為專利運營。
從法律角度看待專利運營
相對于企業的土地、廠房、機器、設備、原材料、零組件和產品等有形資產而言,專利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無形資產。那么,從專利的法律屬性而言,其是否符合通常意義上的資產定義呢?
根據會計學的定義,資產是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這種定義突出了以下特點:
資產的經濟屬性:即能夠為企業提供未來經濟利益,這也是資產的本質所在。也就是說,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要成為資產,必須具備能產生經濟利益的能力。
資產的法律屬性:即必須是為企業所控制,也就是說,資產所產生的經濟利益能可靠地流入本企業,為本企業提供服務能力,而不論企業是否對它擁有所有權。
根據上述定義,再來看看專利權的本質,專利權本質上是一種排他權,即專利權人阻卻他人使用自有技術的一種權利。這種權利是否是一種資產呢?
首先,專利權的權利主體具有不確定性和復雜性。企業雖然可以通過申請專利來獲得一項專利權,但是并不等于這項權利就完全屬于企業擁有或控制。例如,他人可能通過權屬糾紛主張專利權并非由申請人所享有,即使最終確定專利權屬于申請人,如果這是一項在他人技術上改進獲得的專利,那么專利權人同樣不具有自由使用或支配的權利。因此,專利權很多時候并不具有資產的法律屬性所要求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可靠性。
其次,專利權本身的獲利能力也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變化性和風險性。面對一件純粹的專利權客體,我們很難預期它是否能夠為企業提供未來經濟利益。即使認為基于專利權的轉讓或許可所獲得的對價可以被視為經濟利益,由于這種轉讓或許可的發生往往是基于復雜的市場和競爭環境出現的,所以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并且,在專利權能夠轉讓或許可的情況下,專利權本身還面臨著隨時被第三方無效或縮限范圍的潛在風險。另外,與專利權所對應經濟價值更是難以評估和量化。因此,專利權與資產的經濟屬性似乎也并不十分匹配。
總之,筆者認為,從專利權的法律屬性而言,純粹的專利權并不等于企業的資產,而僅僅是企業的一種權利。企業申請和獲得專利數量的積累并不等同于企業無形資產的積累,而僅僅是一種資產可能性的積累。只有在特定的情況下,當企業所積累的專利中的一部分具備了資產化的條件(排除權利瑕疵而相對可靠&在市場競爭條件下具備相對確定的獲利預期)之后,其才能夠被視為資產,進而具備進行運營的基礎條件。
從市場角度看待專利運營
近幾年間,專利運營一詞變得越來越熱,業界無不在“等風來”的期盼中懷揣著對專利運營的各種想象和期待。然而,迄今為止,對于中國的絕大多數企業而言,依靠專利所帶來的“財務收益”金額是微乎其微的。對于除了NPE之外的大多數運營實體而言,專利的營收相比于研發投入、付出的專利許可費、損害賠償費和律師費等總是甚為難堪,產學研各界每年也僅能以“專利數量”的簡單指標來做評價和比較。
那么,企業申請和獲取專利的價值究竟何在?專利運營的概念與模式是否可通過創新而獲得突破?
企業是以獲取利潤為直接目的的,對于理性企業而言,不會從事更不會重視僅投入而無明顯收益的事情。有意思的是,專利本身在其幾乎沒有績效收益甚至對企業而言是很大的負債的情況下,卻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這是因為,專利雖然在普遍意義上被認為是一種無形資產,但其價值卻不能僅以資產的收益屬性來衡量,專利在市場實踐中所發揮的作用更多的是:
增加公司的市場評估值,吸引投資;
構建技術壁壘,增強與競爭對手的抗衡能力;
獲取話語權,增強技術合作中的影響力;
自我防御,在專利訴訟中增加談判和解的籌碼;
進行宣傳包裝,提升產品形象;
獲取政府相關資助;
在稅收和融資等方面獲得實惠等。
換而言之,專利對于企業的價值和意義更多的是體現在助力于商業競爭的方面。
從這個意義上出發,提到專利運營時,或許我們不應當再陷于專利價值評估、專利資產折現率、專利風險報酬率以及投資回報率等一系列復雜的分析模型和理論之中,回歸于直觀清晰的市場競爭層面,一切可依托于專利提升企業商業競爭力的行為皆可被視為專利運營。
那么,專利運營的模式也將更為廣泛和多元化。
目前,中國的大多數企業申請專利是出于防御的目的,對于進攻相對保守,在專利數量儲備的基礎上,企業可以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借以獲得政策方面的優惠,同時在市場宣傳、談判、合作中專利均能夠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
隨著國家政府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和保護力度的加強,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專利糾紛的訴與被訴中進行利益博弈與抗衡,關于專利的稅籌、質押、融資等也已初見嘗試。未來,專利運營的玩法一定會越來越多,但無論怎樣玩,必須與企業的商業模式緊密結合,必須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為核心目的。
淺析專利運營基礎要素
以下嘗試初步探討專利運營的幾大基礎要素:
高質量專利
專利數量的積累也許在一定時期對于企業的宣傳、獲取政策實惠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在轉向高端專利運營的過程中,經得起挑戰的高質量的專利才是運營的基石。高質量專利與后續的一系列運營行為的關系仿佛“1”和“0”的關系,高質量的專利是最前面的“1”,只有1存在,后面的0才有意義,否則一切終會落空。
高質量專利需要由企業技術研發人員、代理人和企業IPr三者鼎力合作打造出來,其中包含三個主要因素:
專利的技術含量(主要取決于研發人員的工作)
高質量的撰寫和中間文件的論證過程(主要取決于代理人的工作)
專利的布局、組合、申請策略(主要取決于企業IPr的工作)
只有企業真正積累了一定數量的高質量專利之后,才有可能進行更高層面的專利運營。
專業人才
專利從業者往往以審查員、代理人和企業IPr三者做界定,這種職業界定極大的限制了專利從業人員的格局、使命和態度,也限制了專利業務的范圍和運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知識產權經理人必須具備更高的格局和視野,突破專業限制,提升對專利運營的認知與決心,進而影響公司的管理者和團隊成員改變觀念,嘗試創新。
同時,我們期待優秀的專利運營組織的出現和成長,這個組織需要在商業、管理以及知識產權方面均具有較高的專業程度,能夠洞悉市場機會、熟悉市場規則,且具有高超的策略制定與商業談判技巧等等。在國外,已經有一些這種類型的專業服務組織為企業的專利運營提供全套服務。在國內,相信很快也會有這樣能夠整合各方面優勢資源的專業團隊出現,打通技術、市場、知識產權之間的流通路徑。
市場需求
專利運營所對接的市場需求一定是多元化的,這種需求隱藏于公司的發展進程、市場環境、競爭態勢、利益糾葛之中,某些需求是顯形的,某些需求則是隱性的,需要依靠專業組織的分析來識別和鎖定需求。這些需求大致可分為三類:
競爭策略性需求:企業需要依托于專利的運用來實現抵制競爭對手、牽制產業上下游的目的;
風險應對策略性需求:企業需要在供應鏈、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出現風險時,依托專利的運用來化解或降低風險;
專利資產的經營與管理需求:企業需要對專利資產進行定期評估、作價、交易等,以活化資產收益。
運營模式
針對不同需求,專利運營的模式也必然不同,應針對不同公司的商業模式、不同訴求下的商業背景設定具體的策略和運營計劃。一個需求的鎖定到解決,可能跨度比較長的流程,需要整合協調不同的資源,包括代理所、律所、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媒體等等。一個可落地的運營計劃則需要明確各個模塊、分支,分工到具體人員負責,并由富有經驗的管理者統籌把控,才能實現運營的最終目標。
國外一些專利運營公司的模式可做借鑒與參考,而適合中國本土的專利運營模式仍在探索與醞釀之中。未來,可以期待在案例的迭代中求同存異,逐步發展出適合于中國公司和市場環境的運營之道。
總之,專利運營應突破法律化的視角,更多的以市場的角度看待和討論專利運營,才有合理性與可行性。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