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標準很枯燥,在學習中遇到很多困難,在困難面前應該怎么辦,經深度思考后,我們按照學習的規律,再一次體會孔子學習之道。
孔子周游列國,碰了很多釘子,退而立言,教授弟子,傳己之道。《論語》第一篇第一章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很明確地道出了幾個關于學習的大問題,我借此加以發揮。
1.關于學習的目標和追求的境界
這個問題分為三層:第一層是悅己,第二層是樂人,第三層是修身。學習首先是讓自己快樂,其次是幫助別人,從中得到快樂,第三是成就自己的道德修養。
學習可以提升人的素質,讓人從無知走向智慧,從淺薄走向高尚,包括豐富知識,提高能力,擴大視野,完善自我等。也就是說學習的首要動力來自于自己的內心需要,而不是外在的評價或利益追求。那么,學習也首先要滿足這個內心需要,即讓自己高興滿足愉悅。那么抱著外在功利目的的學習,孔子是持否定態度的,這也是我們現在學校教育的通病。
學習之后要服務他人和社會。學習的成果可以和別人分享,可以去分擔別人的憂愁,解決別人的困難,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學習不僅僅是充實完善提高自己,學習要惠及他人和社會。孔子強調的是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服務社會,建功立業,以此來成就自己。
一個人有了很多的才華,有了很大的成就,為社會做了很多的貢獻,但還是沒有人了解他,重用他,還是不被社會所承認和肯定,那他也不應該生氣,抱怨,憤恨,他也不覺得這個社會是如此的不公平,這才是一個君子的態度。學習本來不是追求人們的評價和表揚,學習本來就不是追求功名利祿。學習本來就是成就自我,奉獻社會的。即使沒有人了解自己,重視自己,承認自己,但我也仍然堅持自己的原則,這就是君子的德行了。學習必須達到無功無名的境界,才能讓自己走向道德境界,成為賢人。
學習的目標和追求的境界決定著人的學習態度和成就,一個人學習的目標和追求的境界很低的話,他的學習不會堅持的很長久,也不會有很大的成就,他也注定是一個平庸的人,他的個人潛能也不會得到發揮。
所以,這個問題是一個學習的大問題,求學者必須首先明確自己學習的方向目標和要達到的境界。現在我們的學校教育告訴學生從小就要準備為考大學,考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而學習,功利的目的如此強烈,如何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我們的教育必須首先解決目前存在的教育目標偏差的問題,否則,我們的教育很難走向正軌。
2. 學習方法問題------學而時習之
學,是主動的,積極的學,而不是被動的,消極的學。主動是自己有需要有要求,這個需求和要求上文已有論述;積極是知道自己該學什么,如何學,可以有計劃,目標等。
時,是及時,按時。及時是要抓住最佳時機,按時是要知道周期性的反復。及時而不按時,就會前功盡棄;按時而不及時就會費時費力。
習,是復習、練習,是反復的訓練,是一種行為,須有一定的量的限制。
科學而合理的學習方法就是有正確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計劃,合理的學習行為。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學習是我的內在需要,而不是別人的要求;科學的學習計劃是時間上的合理安排;合理的學習行為是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
3. 學習方法問題------學習與思考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
只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產生疑惑。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與我哉?”
把所學的東西默默地記下來,不斷血虛而不厭煩,教導別人而不感到疲憊,這樣我做的怎么樣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為師學習的人,我選擇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學習,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過來。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天氣寒冷了,然后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溫故而知新。
溫習舊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知識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學習而不思考,則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思考而不學習,則會變得有害
學而時習之。
學過的內容要經常復習它.
4、古訓與現實
通過孔子對學習的論述,知道我們如何學習好標準。在標準的面前我們永遠是學生,做標準的我們就應該按照古訓來衡量我們的行為。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