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管理】高處作業的安全預防措施有哪些?
高處作業在化工企業是高頻率、高風險作業,日常檢維修作業以及項目建設過程中經常要進行高處作業。由于工作量大,體力消耗大,作業環境多變,因此危險因素眾多,風險防范措施不當、人員防范意識不到位等,都容易造成高處作業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做好高處作業的安全預防措施是企業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任何事故的原因都可以從人、物、管理、環境四個方面進行分析,高處作業相應的預防也可以從這四個方面開展,為企業安全管理提供保障。
1、控制人的因素,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
經常對從事高處作業人員進行健康調查,一旦發現有不安全行為,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心理壓力,或調離崗位;禁止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病等妨礙高處作業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員從事高處作業;應當及時根據季節變化,調整作息時間,防止高處作業人員產生過度生理疲勞。
提高作業者對勞動危險性認識。對從事高處作業人員進行培訓,改變作業者對安全操作規程認識不足,在思想上存在的各種糊涂觀念。
領導應當主動關心職工的生活、工作思想情況,及時了解他們各自的需要,排除干擾安全生產的心理疲勞及心理疲勞因素,特別要做好五種人(不懂技術的粗魯人、盲目蠻干的野蠻人、結婚前后的幸福人、探親歸來的疲勞人、家庭糾紛的煩惱人)的安全防范措施。
2、控制物的因素、減少物的不安全狀態
把好材料關,施工中所搭設的腳手架必須堅固、可靠,滿足有關規定和要求。根據不同的條件設置安全網,安全網必須經過試驗,以100千克的沙袋從10米高處拋下,沙袋落網后安全網的網繩、邊繩和系繩均不斷,方為合格。安全帶的使用過程中必須對其進行全程跟蹤檢查,從源頭進行把關,嚴禁證書不齊全的安全帶流入作業現場,對每一根安全帶實行編號管理,建立“身份證”檔案,嚴格按照報廢標準和程序對不合格的安全帶進行剪斷銷毀。對承包商的吊索具進行定期檢查,在工作現場張貼鋼絲繩尺寸與SWL對照表,杜絕違章使用。
安全帶、系索、吊索使用前應該進行安全檢查,損壞的所帶必須停止使用并立即更換。安全帶要掛在固定結構上,如果作業處沒有掛點,則需要搭建安全帶懸掛支撐系統。安全帶要注意高掛低用,并且要垂直掛用。合理選擇長度尺寸的安全帶,墜落距離=吊索的長度+減震器的張開長度+吊帶與人員腳部之間的距離+最小的據地距離。安全帶懸掛點的承載力不得小于2.5噸。
3、控制管理因素,避免“三違”的發生
建立健全高處作業培訓考核機制,定期的培訓和考核機制只提高員工技能的必要手段。建立完善的操作規程,對吊索具等建立專門的檢查記錄表,以便于規范管理。如:鋼絲繩檢查記錄表,吊索具檢查記錄表,安全帶使用前檢查記錄。對高處作業實行作業許可證制度,任何高空作業之前必須取得安全監督、高級隊長、值班監督的確認。進行沖管、游車等高空設備的保養時必須征得負責人的批準方可進行并且要有詳細的記錄。
作業前集中作業相關人員進行作業風險分析(JSA),分析當前作業與以往作業的區別并提出合理的作業方案。
4、控制環境因素,改良作業環境
遇有大風、雷電、暴雨、大霧等惡劣天氣而影響視覺和聽覺的條件下或對人身安全無保證時,禁止從事露天高處作業。夜間施工,照明光線不足,不得從事高處作業。作業區域有冰凍、積雪,應予以清除,并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方能進行高處作業。附近排放有毒、有害氣體等場合,并且未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不得從事高處作業。接近高壓電2米以內的區域,且電源未切斷或電線未遷移,不得從事高處作業。作業區域孔洞未設有堅固的蓋板和安全欄不得從事高處作業。
高處作業頻繁,環境多變,事故發生率高。但是只要在企業安全管理過程中從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企業安全管理的缺陷以及環境因素對作業的影響等方面對高處作業進行預防和控制,就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高處作業安全事故的發生。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